[发明专利]计及风电接纳能力和需求侧响应的输电系统规划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09723.7 | 申请日: | 2019-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0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 发明(设计)人: | 孙波;严居斌;李松涛;苟旭丹;汪小明;张琳;杨宇玄;白小龙;陈晓娟;杨有清;李萌;干华;朱兴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城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46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函数 输电系统 响应 风电接纳能力 风电场 下层 发电量 规划 容纳 优化 风力发电 交替运行 线路投资 优化系统 风电 上层 传递 返回 潮流 投资 | ||
1.一种计及风电接纳能力和需求侧响应的输电系统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
(1)建立上层模型的目标函数f1,通过目标函数f1优化在给定时间内可容纳的风电场发电量的最大值,求取输电系统规划方案并传递至下层模型:
f1:max R=W/(CL+CW);
式中:R为在给定时间内可容纳的风电场发电量;W为由下层模型计算的风电场发电量,CL为线路投资成本,CW为由下层模型返回的在给定时间内需求侧响应成本和弃风成本之和,
(2)建立下层模型的目标函数f2,通过目标函数f2优化在给定时间内需求侧响应成本与弃风成本之和的最小值,并将优化后目标函数f2中的各个变量返回至目标函数f1中:
(3)反复交替运行步骤(1)和步骤(2),计算线路投资成本CL的最小值、在给定时间内需求侧响应成本和弃风成本之和CW的最小值以及在给定时间内可容纳的风电场发电量R的最大值,以获取最佳的输电系统规划方案;
其中,pwj(t)为风电场j在时段t发出的有功功率;pfj(t)为风电场j在时段t的弃风功率;r为资金贴现率;m为分摊的年限;CLi为候选线路i的造价;Zi为线路所在走廊的新建线路条数;βai(t)为负荷i增加用电的单位激励成本;pai(t)为负荷i在时段t增加的负荷功率;βbi(t)为可中断负荷i中断供电的单位补偿成本;pbi(t)为负荷i在时段t被中断的负荷功率;Kj为风电场j的单位弃风惩罚成本;NB、NL、NW、T分别表示候选线路集合、负荷节点集合、风电场集合、研究时长;△t为时段t的持续时间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及风电接纳能力和需求侧响应的输电系统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投资成本CL的约束条件为:式中,Zimax为线路i所在走廊最大允许新增线路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及风电接纳能力和需求侧响应的输电系统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函数f2优化时的约束条件包括:系统和支路潮流约束、常规电厂出力约束、常规机组旋转备用约束和需求侧相应约束与弃风约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及风电接纳能力和需求侧响应的输电系统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和支路潮流约束应满足:
PG+PW+pb-pf-PD-pa=Bθ
式中:PG、PW、pb、pf、PD、pa分别为常规电厂输出功率向量、风电场输出功率向量、可中断负荷向量、弃风向量、负荷向量和增加负荷向量;B为节点导纳矩阵;θ为节点电压相角向量;fij(t)和分别为支路ij在时刻t的潮流和潮流上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城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城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972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