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成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09259.1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6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盛江;叶继春;闫宝杰;闫锦;姜二帅;李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9D7/01 | 分类号: | B29D7/01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张鸿飞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成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液态成膜前驱体置于具有水平面的衬底上,然后采用具有均匀厚度的软膜覆盖在液态膜前驱体上方;2)使软膜沿着水平方向相对于衬底的水平面移动将液态成膜前驱液均匀涂覆在衬底上,通过调节软膜的重量或在软膜上施加均匀的压力来控制成膜厚度;3)烘干得厚度均匀的成膜产品;本发明能有效提高成膜质量,成膜均匀、平整,适用于制备大面积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膜方法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液体成膜方法。
背景技术
液体成膜一直在工业生产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生产领域,液体成膜也因为不同的需求而发展出不同的制备工艺与方法。常见的液体成膜的方法有流延法,刮涂法,丝网印刷,旋涂法等,其中流延法常用于高分子成膜,无法达到膜厚的精准调控;刮涂法是最常见的大面积成膜方法,膜厚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基板与刮头之间的距离,但是由于刮头质硬,会在成膜过程中对薄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丝网印刷可以根据需求得到不同形状与尺寸的薄膜,但是对浆料的粘度有一定的要求;而旋涂常常通过调节转速,液体粘度得到较高的成膜质量,但是由于在大面积制备过程中,出现膜厚不均匀、不可控因素,因此无法向大面积的液体成膜方向发展。
对于目前的液体成膜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膜厚的调控,成膜质量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主要表现为:1、在大面积成膜过程中出现膜厚不均匀、不可控的现象;2、成膜仪器本身在成膜过程中对薄膜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了成膜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有效提高成膜质量,成膜均匀、平整,适用于制备大面积薄膜的液体成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液体成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液态成膜前驱体置于具有水平面的衬底上,然后采用具有均匀厚度的软膜覆盖在液态膜前驱体上方;
2)使软膜沿着水平方向相对于衬底的水平面移动将液态成膜前驱液均匀涂覆在衬底上,通过调节软膜的重量或在软膜上施加均匀的压力来控制成膜厚度;
3)烘干得厚度均匀的成膜产品。
步骤3)中,所述烘干温度为100-120℃。
所述液态成膜前驱体为不同的液体体系,主要包括溶液、溶胶、乳浊液及悬浊液。其中,溶液、溶胶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尺寸在1 nm以下的小分子溶液,尺寸在1 nm-100 nm之间的胶体溶液,液体粘度在0.1-2.5 mPa·s,25°C。乳浊液及悬浊液为均匀分散相状态,适用范围主要是尺寸在100 nm以上的大分子体系,液体粘度在0.1-100 mPa·s,25°C。如二甲基硅氧烷前驱体(硅氧烷弹性体与硅氧烷弹性体固化剂,二者摩尔配比范围为10:1到7:3)、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前驱体(甲基丙烯酸甲酯 粘度0.58mPa·s,25°C)、钙钛矿前驱液(PbI2:MAI的毫摩尔比为1:1到1.08:1之间的任意比例溶解于1mL的DMF/DMSO/Ƴ-GBL或三者之间的任意相互配比 粘度0.796-1.7 mPa·s,25°C)的一种。
所述软膜材质为凝胶、塑料、纤维等不与液体发生反应的薄膜,优选为PI膜。
所述衬底为ITO或玻璃衬底
所述软膜沿着水平方向相对于衬底的移动速度为0.2-0.5cm/s。
所述软膜的弹性模量为0.5-5 Gpa。
本发明可根据成膜过程对重力的需求改变软膜厚度,或在软膜上方施加一定正压力,达到调控成膜厚度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92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