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研磨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07744.5 | 申请日: | 2019-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0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 发明(设计)人: | 曾尚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尚武 |
| 主分类号: | B02C17/10 | 分类号: | B02C17/10;B02C17/18;B02C17/24;B02C2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张继鑫;彭锐 |
| 地址: | 10000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泥 污染物 进料螺旋 研磨机 筒体 出料螺旋 驱动装置 筒体内部 研磨 大齿轮 小齿轮 啮合 电动机驱动 材料形成 金属棒状 净化处理 螺旋结构 驱动底座 筒体两端 筒体外壁 主机底座 电动机 减速机 进料口 联轴器 螺旋口 内壁面 油分离 堵塞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研磨机,其是对在油泥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中,油分离之前将油泥污染物进行粉碎后的物料,进一步进行研磨的研磨机,包括:筒体、主机底座、驱动装置和驱动底座;筒体外壁一端的端部设有大齿轮,筒体两端的圆形底面上分别配设有进料螺旋桶和出料螺旋桶,在进料螺旋桶和出料螺旋桶至少一方的内壁面设置有金属棒状材料形成的引导用螺旋结构,进料螺旋桶连接进料口;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联轴器、减速机和小齿轮,小齿轮与筒体的大齿轮啮合,从而实现电动机驱动筒体旋转;独特的螺旋口设计可以引导油泥污染物进入筒体内部和引导研磨好的油泥污染物离开筒体内部的同时,可以减少油泥污染物对螺旋桶的堵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泥污染物处理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
背景技术
油气田在生产运输及炼化过程中产生的油水与地面土壤掺杂而成的油泥、清罐底泥以及油田污水处理站产出的污泥统称为含油污泥。该含油污泥成分主要包括油、泥、沙等,还会混杂石油生产用具及部分生活垃圾,其成分复杂,对环境危害严重,且废物产量巨大。
目前国内外对油泥资源化处理的方法主要为热解析法,现有的热解析法分为直接热解析和间接热解析,直接热解析基本以热蒸汽为热源,直接通入到热解炉中,将油泥加热到所需温度,使油泥中的含油率降低到所要求的水平;间接热解析法是将油泥送入旋转炉内,在旋转炉的外部加温,实现油蒸汽与污泥的分离。然而,热解析法存在能量利用率低、单位处理处置成本高的问题,且只是将大部分石油类物质提取回收,未能完全实现污泥的回收再利用。
目前,研磨机是加工中一种重要加工方法,加工精度高,加工材料范围广,但是专用于油泥污染物净化处理过程中的研磨机很少。
发明内容
一种用于油泥的研磨机,其是对在油泥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中,油分离之前将油泥污染物进行粉碎后的物料,进一步进行研磨的研磨机,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外壁一端的端部设有大齿轮,筒体两端的圆形底面上分别配设有进料螺旋桶和出料螺旋桶,在所述进料螺旋桶和出料螺旋桶至少一方的内壁面设置有金属棒状材料形成的引导用螺旋结构,该引导用螺旋结构可以引导油泥污染物进入筒体内部和引导研磨好的油泥污染物在筒体旋转过程中离开筒体,同时棒状的结构可以减少油泥污染物对螺旋桶的堵塞,进料螺旋桶连接进料口;
主机底座,筒体固定于主机底座上;
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联轴器、减速机和小齿轮,电动机通过联轴器和减速机连接,减速机通过联轴器和小齿轮连接,小齿轮与筒体的大齿轮啮合,从而实现电动机驱动筒体旋转;
驱动底座,驱动装置固定于驱动底座上。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金属棒状材料为钢筋,通过无缝焊接技术将其焊接在螺旋桶内壁面上,实现螺旋结构大的接触面积,减少油泥污染物对螺旋桶的堵塞。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进料口为漏斗形状,漏斗的上部开口朝上,漏斗的下部以斜向下方式连接进料螺旋桶,方便油泥污染物进料。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大齿轮和小齿轮外部设有齿轮罩,齿轮罩将大齿轮和小齿轮包裹在其内部,有效的阻挡在研磨过程中挥发的油泥污染物和空气中的灰尘吸附在齿轮上,保证齿轮的正常运转。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筒体内部设有研磨球,通过筒体的转动,带动研磨球在筒体中滚动和碰撞,从而将油泥污染物研磨到需要的大小。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筒体内部设有衬板。研磨球和物料在滚动时会直接与衬板接触,不会对桶体内壁造成损伤,起到耐磨耐冲击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尚武,未经曾尚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77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