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道补口防腐用阻燃聚乙烯热收缩带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07314.3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7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叶敏;白云波;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4 | 分类号: | C09J7/24;C09J7/35;C08L23/06;C08L23/08;C08K13/06;C08K9/10;C08K3/22;C08K5/3492;C08K3/02;C09J123/22;C09J11/04;F16L55/16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收缩带 阻燃聚乙烯 补口 制备 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茂金属聚乙烯 断裂伸长率 三氧化二锑 系列阻燃剂 防腐材料 氢氧化铝 重量份数 溴代三嗪 钢管道 微胶囊 红磷 拉伸 防腐 | ||
本发明一种阻燃聚乙烯热收缩带,属于管道进行补口防腐材料的技术领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34‑37份聚乙烯3003,9‑12份高密度聚乙烯6098,7‑10份EVA14‑2,23‑28份茂金属聚乙烯3410,3‑7份三氧化二锑,8‑12份溴代三嗪,3‑7份红磷微胶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阻燃聚乙烯热收缩带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热收缩带因拉伸强度≥17MPA、断裂伸长率≥400%而导致的不适宜添加氢氧化铝系列阻燃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进行补口防腐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道补口防腐用阻燃聚乙烯热收缩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乙烯具有优异的耐化学介质腐蚀、力学强度和电性能,但是由于其结构和化学组成导致它极易燃烧,高压低密度的聚乙烯氧指数仅为17.5%,严重影响了聚乙烯的推广和使用。3PE钢管道防腐技术已经在中国推广了20年的时间,管道设计方一直倡导在长输管道的阀室、分输站战场等非埋地环境采用阻燃3PE管道防腐技术,能有效地阻止火焰地蔓延,防止大面积火灾事故地发生。一旦阻燃3PE主体防腐管道开始应用,其配套地补口材料---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带也必定会要求其阻燃,所以开发一种钢管道补口防腐用阻燃聚乙烯热收缩带是形式所需。
聚乙烯氧指数低、易燃、燃烧热高,阻燃剂的添加量大才能达到很好的阻燃效果。聚乙烯对无机填料很敏感,大量添加,其机械性能下降很大。热收缩带要求拉伸强度≥17MPA,断裂伸长率≥400%,不适宜采用氢氧化铝系列阻燃剂。所以聚乙烯牌号的选择、配方的设计、阻燃剂的选择、甚至加工工艺对阻燃聚乙烯热收缩带的性能指标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因热收缩带拉伸强和断裂伸长率要求高而不宜添加氢氧化铝系列阻燃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管道补口防腐用阻燃聚乙烯热收缩带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燃聚乙烯热收缩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34-37份聚乙烯3003,9-12份高密度聚乙烯6098,7-10份EVA14-2,23-28份茂金属聚乙烯3410,3-7份三氧化二锑,8-12份溴代三嗪,3-7份红磷微胶囊。
进一步的,所述阻燃聚乙烯热收缩带,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35份聚乙烯3003,10份高密度聚乙烯6098,8份EVA14-2,25份茂金属聚乙烯3410,5份三氧化二锑,10份溴代三嗪,5份红磷微胶囊。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还包括0.5份抗氧剂,所述抗氧剂包括主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主抗氧剂和辅抗氧剂的质量比为2:1,主抗氧剂为芳香胺或者受阻酚类抗氧剂,包括1010、1076、098等,辅助抗氧剂为亚磷酸酯类或者含硫类抗氧剂,商业上有168、DLTP、DSTP。
进一步的,所述聚乙烯3003为重包聚乙烯料,其熔融指数为0.3g/10min,密度0.92g/cm3,MD拉伸强度16MPa。
进一步的,所述高密度聚乙烯6098,密度为0.95g/cm3,拉伸屈服强度达到23MPa。
进一步的,所述茂金属聚乙烯3410是8碳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D拉伸强度为52MPa。
进一步的,所述EVA14-2中,VA含量14%,熔融指数2g/10min。
进一步的,所述三氧化二锑纯度为99.8%。
进一步的,所述红磷微胶囊为用聚乙烯醇或者氢氧化铝包覆红磷制得的微胶囊红磷阻燃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阻燃聚乙烯热收缩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按照所述配方称量各原料,均匀混合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73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