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度域地震流体分析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07106.3 | 申请日: | 2019-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1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 发明(设计)人: | 宗兆云;孙乾浩;印兴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志红 |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度 地震 流体 分析 方法 装置 系统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深度域地震流体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获取在不同入射角下各个采样点在成像过程中的脉冲数据;
依据与每个所述入射角对应的各个脉冲数据,建立在相应的入射角下、与每个所述采样点一一对应的子空间扩散矩阵;
依据各个所述子空间扩散矩阵建立深度域的褶积模型,以得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
对所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反演分析,得到反演解析结果;
其中,所述依据各个所述子空间扩散矩阵建立深度域的褶积模型的过程为:
依据各个所述子空间扩散矩阵建立褶积模型中的整体空间扩散矩阵;
依据所述整体空间扩散矩阵及固液解耦流体因子反射系数方程建立深度域的褶积模型,其中,所述褶积模型为S(h)=P(h)A(θ)M(h),其中:
h为所述采样点的深度,θ为入射角,S(h)为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P(h)为整体空间扩散矩阵,A(θ)为系数矩阵,M(h)为待反演参数反射系数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域地震流体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解耦流体因子反射系数方程为:
其中:
Kf为固液解耦流体因子,φ为孔隙度,μ为剪切模量,ρ为密度,Vp表示地震波纵波速度,Vs表示地震波横波速度,γdry表示干岩纵横波速度比,γsat表示湿岩纵横波速度比,θ为入射角,Δ表示梯度;
所述S(h)=P(h)A(θ)M(h)为:
其中:
S(θi)=[S(θi)1 S(θi)2 … S(θi)N]T,mi=[mi(h1) mi(h2) … mi(hN)]T,
其中:
N为采样点个数,θi为第i个入射角,S(θi)n为入射角为θi时第n个采样点的合成地震记录;mi(hn)为第n个采样点的第i个待反演参数反射系数,p(θi)n为入射角为θi时第n个采样点的子空间扩散矩阵,a(θi)n为入射角为θi时第n个采样点的系数,i=1,2,3,4,n=1,2,3,...,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域地震流体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反演分析,得到反演解析结果的过程为:
建立与所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对应的目标函数;
对所述目标函数进行参数反演求解,得到与待反演参数对应的解析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度域地震流体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与所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对应的目标函数的过程为:
采用贝叶斯反演方法建立与对所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对应的目标函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度域地震流体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目标函数进行参数反演求解,得到与待反演参数对应的解析结果的过程为:
采用反复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所述目标函数进行参数反演求解,得到与待反演参数对应的解析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710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