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钛-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7096.3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7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震;和祥;程嘉辉;刘一菲;谢维栋;周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14 | 分类号: | B01J23/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海平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石墨 复合 光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钛‑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将钛片置于丙酮气氛下加热,冷却得到表面具有碳壳包覆二氧化钛的钛试样,将具有碳壳包覆二氧化钛的钛试样浸没于含有锡源的水热溶液中,在150~240℃下水热处理1~24h,在二氧化钛表面生成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结构,得到二氧化钛‑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微观复合纳米结构,表面生长了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锡和石墨烯纳米棒。该光催化剂在罗丹明B降解实验中,对罗丹明B降解率较高,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响应能力和光催化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钛-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钛作为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电子空穴对电势电位差大、不发生光化学腐蚀、酸碱耐性好、无毒性、可反复使用、成本较低等特性,在光催化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根据光催化技术领域需求,光催化剂需具备良好的可见光响应能力和光催化活性。为适应这一需求,已存在采用掺杂银、碳、氮等元素的方法以增强二氧化钛催化剂的技术,但按照现有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可见光响应能力较弱,光催化活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二氧化钛-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在二氧化钛表面生长二氧化锡/石墨烯纳米结构,从而获得一种新型高效的可见光响应性复合光催化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包括如下步骤:
1)丙酮气氛加热:将钛片置于丙酮气氛下加热,冷却得到表面具有碳壳包覆二氧化钛的钛试样;
2)水热处理:将步骤1)表面具有碳壳包覆二氧化钛的钛试样浸没于含有锡源的水热溶液中,在150~240℃下水热处理1~24h,在二氧化钛表面生成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结构,得到二氧化钛-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
进一步地,步骤1)中钛片为TA2工业纯钛、TA3工业纯钛、TA4工业纯钛或TC4钛合金。
进一步地,步骤1)中丙酮的流速为0.1~50sccm。
进一步地,步骤1)中钛片置于管式炉中加热。
进一步地,步骤1)中加热的温度为500~1000℃,时间为30~120min。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水热溶液是将氢氧化钠、四氯化锡、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混合制得,其中氢氧化钠浓度为0.0001~0.8mol/L,四氯化锡浓度为0.0005~0.06mol/L。
进一步地,步骤2)中,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0.5~3.5):1。
利用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二氧化钛-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涉及机理为金属氧化及晶体生长原理,利用丙酮气氛加热技术,丙酮用来提供碳源,可在钛及其合金表面生成碳壳包覆的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进行石墨烯化操作,使表面生成二氧化钛-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纳米结构,得到高效的可见光响应性的光催化剂。本发明通过水热处理、丙酮氛围热处理,协同制备出的二氧化钛-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结构,包括牢固生长于钛试样上的二氧化钛,生长于二氧化钛上的棒状石墨烯,以及分布在石墨烯周围的二氧化锡。石墨烯与二氧化钛的复合,增大了光催化降解反应的接触面积,并使载流子迁移率得到提高,进而提升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利用二氧化锡与二氧化钛能带位置的不同而形成的内电场,进一步提高载流子的迁移效率,同时降低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几率,经过光催化降解能力测试,本发明复合光催化剂相比于纯二氧化钛的催化效率提高4倍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70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