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计量能力的变压器油回油方法及集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05664.6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1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于胜斌;张保国;于清明;余小军;刘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启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14 | 分类号: | H01F27/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顺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38 | 代理人: | 邱志贤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油 螺杆泵 质量流量计 回油 集成装置 计量能力 气动球阀 减小 气罐 变压器 缓存 变压器本体 测量变压器 回油装置 软管连接 手动球阀 一端连接 运营成本 单项阀 回收量 进油口 油回油 串接 进油 吸入 消泡 油罐 测量 生产 | ||
1.具有计量能力的变压器油回油方法,其特征是:至少包括:消气罐(3)、质量流量计(6)、第一螺杆泵(4)、第二螺杆泵(5)、第一Y型过滤器(2),变压器进油时,变压器的进油口会进入大量空气,第一气动球阀(1)一端通过软管连接变压器本体,另一端连接第一Y型过滤器(2),第一Y型过滤器(2)分别串接第一螺杆泵(4)和第一手动球阀(9)到消气罐(3),将含有空气的变压器油吸入消气罐(3)内,变压器油在消气罐(3)内进行缓存消泡,最大程度的减小油中气体,然后将消除气泡的油通过第二螺杆泵(5)、质量流量计(6)、单项阀(8)和第三气动球阀(12)抽回回油罐,最大程度的减小油中气体对质量流量计的测量精度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计量能力的变压器油回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消气罐(3)设有真空阀(11),消气罐(3)右侧同时经第二Y型过滤器(7)和第二气动球阀(10)在经软管连接变压器本体,第二气动球阀(10)连接第二Y型过滤器(7),真空阀(11)产生真空吸力将变压器油箱底部残留油通过第二气动球阀(10)和第二Y型过滤器(7)进行抽真空和过滤,经过滤后的清洁油抽至消气罐(3);避免变压器油箱底部变压器油回收不彻底的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计量能力的变压器油回油方法,其特征是:将消除气泡的油通过第二螺杆泵(5)、质量流量计(6)、单项阀(8)和第三气动球阀(12)抽回回油罐时,消气罐(3)底部的油最后通过罐底部的第二手动球阀(13)支路把微量的油排至回油罐。
4.一种具有计量能力的变压器油回油集成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回油集成架体,回油集成架体分成两层,顶层固定消气罐(3),下层固定第一螺杆泵(4)、第二螺杆泵(5)和阀组,第一螺杆泵(4)、第二螺杆泵(5)分别通过阀组管路连接消气罐(3);所述的阀组包括:第一气动球阀(1)、单项阀(8)、第一手动球阀(9)、第二气动球阀(10)、真空阀(11)、第三气动球阀(12)、第二手动球阀(13);第二气动球阀(10)和真空阀(11)通过管路与上层的消气罐(3)连接;第一气动球阀(1)、单项阀(8)、第一手动球阀(9)、第三气动球阀(12)、第二手动球阀(13)固定在下层回油集成架体空间内。
5.根据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计量能力的变压器油回油集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气动球阀(1)一端通过软管连接变压器本体,另一端连接第一Y型过滤器(2),第一Y型过滤器(2)分别串接第一螺杆泵(4)和第一手动球阀(9)与连接上层的消气罐(3)。
6.根据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计量能力的变压器油回油集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三气动球阀(12)一端通过软管连接回油罐,另一端分两路,第一路通过第二手动球阀(13)直接连接上层的消气罐(3);第二路分别串接单项阀(8)、第二螺杆泵(5)连接上层的消气罐(3)。
7.根据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计量能力的变压器油回油集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单项阀(8)、第二螺杆泵(5)之间有质量流量计(6)。
8.根据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计量能力的变压器油回油集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气动球阀(10)一端通过软管连接变压器本体,另一端通过第二Y型过滤器(7)连接上层的消气罐(3)。
9.根据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计量能力的变压器油回油集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消气罐(3)右侧同时经第二Y型过滤器(7)和第二气动球阀(10)在经软管连接变压器本体。
10.根据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计量能力的变压器油回油集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油箱底部残留油通过第二气动球阀(10)进行抽真空,第二气动球阀(10)连接经第二Y型过滤器(7)进行过滤,经过滤后的清洁油抽至消气罐(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启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启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566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