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安全警示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04017.3 | 申请日: | 2019-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8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雄;邱俊荣;庄博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俊雄;邱俊荣;庄博闳 |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B60R1/00;B60T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中山***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安全 警示 系统 | ||
本发明揭露一种车辆安全警示系统。车辆安全警示系统包括一光标投射单元、一感测单元以及一控制单元。光标投射单元具有多个光标投射组件设置于车体的四周围,光标投射单元发出光线投射在车体外围设定的投射警示区域。感测单元具有多个感测组件设置于车体的四周围,车辆于车体外侧更具有一感测警示区域,感测单元在感测警示区域内感测到一物件时产生一警示讯号。控制单元分别耦接与控制光标投射单元及感测单元,感测单元产生的警示讯号传送至控制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安全警示系统,特别关于一种多功能的车辆安全警示系 统。
背景技术
车辆驾驶人在行驶的过程中,其视野受到车体的限制,一般只能透过两侧 照后镜及车内照后镜了解左、右侧与后方的状况,为注意前方车况,也无法确 实转头来确定四周及后方来车,自然产生驾驶人的视线死角,即所谓的“视觉 盲区”。当来车或行人进入车辆的视觉盲区时,驾驶人是难以或无法透过两侧 与车内照后镜察觉到对方的存在。
另外,当要变换车道或转弯时,大部分的车辆驾驶人只能透过“瞄”一下 两侧及/或车内照后镜再变换车道或转弯,但又因为车辆A柱、B柱、C柱阻 挡视线的缘故,往往存在着视线盲点,导致漏看盲区内的来车或行人,即使是 在两侧照后镜旁加装闪灯或声响警示,也无法实际知道盲区及其周围的来车或 行人状况,特别是大型拖车、货车、游览车或货柜车等,由于驾驶座相当高, 车体也相当长,因此,视线死角或盲区的范围更大,导致常会因视线死角或盲 区所导致的死亡或重伤的车祸发生。
另外,车门开启也是是常常造成车祸伤亡的因素,若车门开启前未多加确 认来车或行人,也可能因车门开启使来车撞上或车门碰撞来车而发生事故。
因此,如何提供感知视线死角或盲区的状况,并感知车门开启的状况,作 为车辆驾驶人的辅助,已是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主动式安全防护的多功能的车辆安全警示 系统,可感知车辆在转弯时视线死角或盲区的状况并提供警示。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主动式安全防护的多功能的车辆安全 警示系统,可感知车门开启的车门周边状况并提供警示。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车辆安全警示系统,包括一光标投射单 元、一感测单元以及一控制单元。光标投射单元具有多个光标投射组件设置于 车辆的车体的四周围,光标投射单元发出光线投射在车体外围设定的投射警示 区域的地面。感测单元具有多个感测组件设置于车体的四周围,车辆于车体外 侧更具有一感测警示区域,感测单元在感测警示区域内感测一物件时产生一警 示讯号。控制单元分别耦接与控制光标投射单元及感测单元,感测单元产生的 警示讯号传送至控制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当车辆由停止要开动时,光标投射单元发出光线投射在车 体的左侧区域、右侧区域、前方区域及后方区域的投射警示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当车辆要左转时,光标投射单元发出光线投射在车体的左 侧区域的投射警示区域;或者,光标投射单元发出光线投射在车体的左侧区域 及前方区域的投射警示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当车辆要右转时,光标投射单元发出光线投射在车体的右 侧区域的投射警示区域;或者,光标投射单元发出光线投射在车体的右侧区域 及前方区域的投射警示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当车辆要倒车时,光标投射单元发出光线投射在车体的后 方区域的投射警示区域;或者,光标投射单元发出光线投射在车体的后方区域、 左侧区域及右侧区域的投射警示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车辆安全警示系统还包括一声音单元,其与控制单元耦接, 控制单元依据警示讯号控制声音单元发出一警示音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俊雄;邱俊荣;庄博闳,未经陈俊雄;邱俊荣;庄博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40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硫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食品加工用低盐梅粉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