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环保污水处理的辅助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03392.6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4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戴陈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陈莲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张萍 |
地址: | 32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集板 带轮 漂浮物 环保污水处理 安装板顶端 捕捞 辅助设备 伺服电机 安装板 分离板 矩形阵列状 转动连接座 结构位置 配合设置 向前移动 移动阻力 左右对称 底端面 汇聚状 面安装 圆形孔 气囊 两组 皮带 汇聚 水面 | ||
本发明提供基于环保污水处理的辅助设备,包括:安装板、带轮A和带轮B;所述安装板底端面设置有一个所述气囊,且所述安装板顶端面左右对称固定连接两组每组两个所述转动连接座;所述安装板顶端面安装有一个所述伺服电机,且所述伺服电机上安装有一个所述带轮A;所述带轮A和所述带轮B通过皮带相连接。本发明因收集板和分离板的配合设置,第一,两个收集板组合后呈汇聚状结构,可通过两个收集板将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汇集,第二,因收集板上呈矩形阵列状开设有若干个所述圆形孔,在本装置向前移动时可减轻移动阻力;第三,因分离板和收集板的设置,可将收集板收集的漂浮物分布汇聚到两个捕捞结构位置处,方便捕捞结构对漂浮物进行捕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基于环保污水处理的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加速,污染日趋严重,其中污水排放为特别重要的一种污染,现在越来越多的污水中带有悬浮物,在漂浮物捕捞时,往往时通过人工捕捞的方法进行处理,捕捞效率较低,故需要一种能自动快速捕捞污水中漂浮物的装置。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基于环保污水处理的辅助设备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在污水中漂浮物捕捞时效率较低,目前污水中的漂浮物,往往是通过人工捕捞的方法进行处理,捕捞效率较低;局限性较大且捕捞时存在死角,在池内漂浮物捕捞时,污水池中间位置的漂浮物捕捞不够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基于环保污水处理的辅助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在漂浮物捕捞时,捕捞效率低和局限性较大且捕捞时存在死角的问题。
本发明基于环保污水处理的辅助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基于环保污水处理的辅助设备,包括安装板、挂环、气囊、转动连接座、圆柱转轴、圆形板A、出料孔、出料滑槽、滑动连接座、连接板、圆形板B、捕捞结构、捕捞齿固定柱、捕捞齿、圆形漏水孔、收集板、圆形孔、分离板、矩形桶、滑动连接槽、伺服电机、带轮A和带轮B;所述安装板底端面设置有一个所述气囊,且所述安装板顶端面左右对称固定连接两组每组两个所述转动连接座;所述安装板左端面和有端面均焊接有一个所述圆柱板A;两个所述圆柱板A上均开设有一个所述出料孔,且两个所述圆柱板A上位于所述出料孔位置处均焊接有一个所述出料滑槽;所述圆形板A通过四块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圆形板B固定连接;所述圆柱转轴转动连接于四个所述转动连接座上,且所述圆柱转轴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圆形板A和所述圆形板B,并且所述圆柱转轴两端位于所述圆形板A和所述圆形板B之间均转动连接有一个所述捕捞结构;所述圆柱转轴上还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带轮B;所述捕捞结构由所述捕捞齿固定柱和所述捕捞齿组成;所述矩形桶共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矩形桶分布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圆形板A内侧,并且两个所述矩形桶底端面均与所述转动连接座相接触;所述安装板顶端面安装有一个所述伺服电机,且所述伺服电机上安装有一个所述带轮A;所述带轮A和所述带轮B通过皮带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后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挂环。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圆柱板A内侧均焊接有一个所述滑动连接座。
进一步的,所述捕捞齿固定柱上呈环形阵列状焊接有四个所述捕捞齿,且所述捕捞齿固定柱为梯形柱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捕捞齿为L形齿。
进一步的,所述捕捞齿上呈矩形阵列状开设有若干个所述圆形孔。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圆形板B外侧均焊接有一个所述收集板,且两个所述收集板组合后呈汇聚状。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收集板底端面均低于所述气囊的底端面,且两个所述收集板上均呈矩形阵列状开设有若干个所述圆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前端面焊接有一块所述分离板,且所述分离板为三角形结构,并且所述分离板的底端面低于所述气囊的底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陈莲,未经戴陈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33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罐壁伴热式污油沉降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连续油水分离的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