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呼吸内科用供氧吸痰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02049.X | 申请日: | 2019-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5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岚;朱迎伟;马英剑;徐敬端;王玉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06;A61M1/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 内科 供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用供氧吸痰装置,属于供氧吸痰设备技术领域。该供氧吸痰装置包括吸痰装置和供氧装置和吸痰供氧管,所述吸痰供氧管包括吸痰管和供氧管,所述吸痰管设在供氧管的内部,所述吸痰管与供氧管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供氧管上靠近出气端处设有套设在吸痰管上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上设有多个氧气喷嘴;所述供氧管上设有与氧气喷嘴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吸痰管与吸痰装置连接,所述供氧管与供氧装置连接。本发明的供氧吸痰装置不但实现了氧气的持续供给且利用通入的氧气使得粘痰与呼吸道分离,降低吸痰难度,同时氧气流不会损伤呼吸道粘膜,并且还能够实现供氧浓度恒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氧吸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呼吸内科用供氧吸痰装置。
背景技术
吸痰是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措施,在吸痰过程中,因供氧中断会导致缺氧或低氧血症,因此在吸痰的过程中需要供氧,现有技术中往往是在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高浓度氧气,但是无法实现在吸痰的同时给予持续的氧气;其次对于黏度比较大的粘痰,现有技术中采用注入生理盐水的方法稀释粘痰或者采用增大负压的方式吸附粘痰,实践经验证明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粘痰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增加负压的方式容易对呼吸道粘膜造成损伤,因此需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吸出粘痰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呼吸内科用供氧吸痰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吸内科用供氧吸痰装置,吸痰装置、供氧装置和吸痰供氧管,所述吸痰供氧管包括吸痰管和供氧管,所述吸痰管设在供氧管的内部,所述吸痰管与供氧管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供氧管上靠近出气端处设有密封环,密封环的外壁与供氧管的内壁连接,密封环的内壁套设在吸痰管上,所述密封环上设有多个氧气喷嘴;所述供氧管的管壁上设有与氧气喷嘴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吸痰管与吸痰装置连接,所述供氧管与供氧装置连接。
较佳地,所述供氧管上还设有用于和供氧装置连接的连接管,所述供氧管上还设有用于和供氧装置连接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包括第一管体部分和第二管体部分,所述第一管体部分的内径大于第二管体部分的内径,且第一管体部分的一端与供氧装置连接,第一管体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二管体部分连接,第二管体部分设在外管内,外管的一端与供氧管连接,外管的另一端与第一管体部分连接,所述第一管体部分和第二管体部分的连接处以及外管上均设有开口。
较佳地,第一管体部分和第二管体部分的管体内径比为4:1。
较佳地,还包括呼吸面罩,所述呼吸面罩上设有用于吸痰供氧管穿入的过孔以及用于排放呼出气体的排放口,所述呼吸面罩通过固定带与患者的头部连接。
较佳地,外管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一管体部分的外壁设有外螺纹,外管和第一管体部分螺纹连接。
较佳地,供氧管的外部套设有硅胶软套管,所述硅胶软套管上也设有与氧气喷嘴相对应的通孔。
较佳地,吸痰装置包括外壳体、负压装置以及用于收集痰液的收集瓶,所述负压装置设在外壳体的内部,收集瓶设在外壳体的侧面,所述负压装置与收集瓶连通,所述收集瓶与吸痰管连通,所述外壳体上设有用于显示负压大小的表盘以及用以调节负压大小的负压调节旋钮,所述外壳体上还设有负压装置的控制开关,所述负压大小的表盘、负压调节旋钮以及控制开关均通过控制器与负压装置电连接。
较佳地,供氧装置包括氧气瓶和流量计,所述氧气瓶设在吸痰装置的侧面,所述氧气瓶通过导气管与供氧管连通,所述流量计设在导气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20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