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先附属后主体的地铁车站结构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01636.7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6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夏小刚;张煜;李连和;姚锐;董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E04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卓凡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车站主体结构 附属结构 施工 附属 地铁车站 围护结构 主体结构 地铁站 后主体 车站 开挖 地铁施工 位置靠近 回填 覆土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地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先附属后主体的地铁车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车站主体结构以及附属结构的位置,开挖附属基坑;S2、在车站主体结构的位置靠近附属基坑的一侧对主体围护结构进行施工;S3、对车站附属基坑内部进行附属结构施工;S4、开挖主体基坑,将车站主体结构位置下方的管线切改至已完成的车站附属结构的上方;S5、在主体基坑内部对主体基坑剩余围护结构以及主体结构进行施工;S6、回填车站主体结构以及附属结构的覆土,完成车站施工,达到了方便对地铁站主体结构上方的管线进行切改、保证地铁站正常施工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先附属后主体的地铁车站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地铁车站施工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城市的繁华路段修建地铁车站,经常要占用交通主干道,且主干道均存在一定的地下管线,导致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困难重重。
现有的地铁站的施工方法依据主体结构的施工顺序分为盖挖顺作法、盖挖逆作法、盖挖半逆作法,这三种方法统称为明挖法;与明挖法相对的是暗挖法,暗挖法主要包括:钻爆法、盾构法、掘进机法、浅埋暗挖法、顶管法、新奥法等。
地铁站的主体结构包括基坑围护等结构,地铁站的附属结构包括车站出入口、风井等结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地铁站的施工方法一般都是先对地铁站的主体结构进行施工,然后再对地铁站的附属结构进行施工,但是当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区域存在大量没有切改空间的地下管线的情况下,会导致无法继续对地铁的主体结构进行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先附属后主体的地铁车站结构的施工方法,达到了方便对地铁站主体结构上方的管线进行切改、保证地铁站正常施工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先附属后主体的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车站主体结构以及附属结构的位置,开挖附属基坑;
S2、在车站主体结构的位置靠近附属基坑的一侧对主体围护结构进行施工;
S3、对车站附属基坑内部进行附属结构施工;
S4、开挖主体基坑,将车站主体结构位置下方的管线切改至已完成的车站附属结构的上方;
S5、在主体基坑内部对主体基坑剩余围护结构以及主体结构进行施工;
S6、回填车站主体结构以及附属结构的覆土,完成车站施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先根据地铁车站的图纸选定好车站主体结构以及附属结构的位置,然后使用明挖法在附属结构的位置挖出附属基坑;然后在附属基坑靠近车站主体结构的一侧对主体围护的结构进行施工,这样可以使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暂时相分离;然后再开始对附属基坑内部的结构进行施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车站附属结构便可以完成施工;然后开始在主体结构的位置处开挖主体基坑,在主体基坑开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破坏主体结构位置处的管线,当主体基坑完成开挖过程之后,将主体基坑内部的管线转移到附属结构的上方,并且回填覆土;然后在主体基坑内部对主体结构进行施工,并且将剩余部分的主体围护进行施工;对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之后回填覆土,就完成了对车站施工的整体过程,在该施工的过程中,因为车站附属结构的占地面积较小,所以开挖附属基坑时可以先避开铺设有管线的位置,对车站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时,因为车站的主体结构占地面积较大,虽然无法避开铺设有管线的位置,但是工作人员可以将管线切改至附属结构的上方,这样就达到了保证地铁站正常施工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S2步骤中的主体围护结构包括地面连续墙,并且地面连续墙使附属基坑形成整体封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16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