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槽型连续梁的分段式高效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01625.9 | 申请日: | 2019-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8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 发明(设计)人: | 迟敬来;晁佳;康宗明;杨政忠;尚杰;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00;E01D10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卓凡 |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合龙段 边跨 支点梁 中支点 连续梁 槽型梁 分段式 浇注 绑扎 种槽 施工 钢筋 混凝土结构 合拢 钢筋绑扎 劲性骨架 支架平台 长度比 槽型 梁段 张拉 分设 浇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槽型连续梁的分段式高效施工方法,属于槽型梁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槽型梁分为多个梁段,包括跨中梁、中支点梁、边跨梁,且中梁、中支点梁、边跨梁的长度比在1:1:1到2:1:2之间,中支点梁设置两个且分设于跨中梁的两侧,边跨梁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中支点梁相互远离的一侧,搭建好支架平台并绑扎完钢筋后,使跨中梁和两个中支点梁同时浇注;S2、对中梁、中支点梁进行张拉之后,绑扎合龙段钢筋,固定劲性骨架并浇筑合龙段,合龙段位于中梁和中支点梁之间,合龙段的宽度为一到三米,在合龙段施工的同时,进行边跨梁的钢筋绑扎作业;S3、中梁和中支点梁合拢后,进行边跨梁的浇注,本发明具有提高槽型连续梁的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槽型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槽型连续梁的分段式高效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槽型梁是为了减少自轨面到梁底的高度,从而增加桥下净空而提出的一种桥梁形式。槽型梁属于一种复杂的空间板梁组合结构。
现有的槽型梁的主梁多为一次现浇混凝土成型。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对于较大跨度并同时跨越道路河流的双线槽型连续梁,一次浇筑混凝土量大,且结构属于大跨度混凝土结构,当混凝土内表温差达到一定的极限,可能导致表面拉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出现裂缝。同时混凝土降温阶段如果降温过快,由于混凝土收缩,又受到强大的摩阻力,可能导致出现收缩性贯穿裂缝,从而使槽型连续梁的混凝土结构质量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槽型连续梁的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槽型连续梁的分段式高效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槽型连续梁的分段式高效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槽型梁分为多个梁段,包括跨中梁、中支点梁、边跨梁,且中梁、中支点梁、边跨梁的长度比在1:1:1到2:1:2之间,中支点梁设置两个且分设于跨中梁的两侧,边跨梁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中支点梁相互远离的一侧,搭建好支架平台并绑扎完钢筋后,使跨中梁和两个中支点梁同时浇注;
S2、对中梁、中支点梁进行张拉,张拉完毕后,绑扎合龙段钢筋,固定劲性骨架并浇筑合龙段,合龙段位于中梁和中支点梁之间,合龙段的宽度为一到三米,在合龙段施工的同时,进行边跨梁的钢筋绑扎作业;
S3、中梁和中支点梁合拢后,进行边跨梁的浇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槽型梁分为多个梁段,分段浇筑可以减少每次混凝土浇筑长度和方量,避免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容易产生的温度应力裂缝,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槽型梁分多个梁段的分布,且各个梁段的长度不会相差太多,使跨中梁、中支点梁、边跨梁的浇注质量接近,有助于槽型梁各部分质量的一致性。
搭建支架平台,定位好波纹管,再绑扎钢筋,能够保证预应力筋位置的准确,再进行跨中梁和两个中支点梁的同时浇注,加快了施工进度。当跨中梁和两个中支点梁浇注完毕后,对跨中梁和两个中支点梁的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张拉完毕后,绑扎两个合龙段的钢筋,固定劲性骨架并同时浇筑两个合龙段,使跨中梁、中支点梁连接起来。
合龙段施工的同时,进行两个边跨梁的钢筋绑扎作业,当合龙段施工完毕后,即可直接进行边跨梁的浇注,使槽型梁的施工整体对称同时进行,多工作面展开,加快了施工进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型梁为箱型边槽型梁,槽型梁包括底板、箱形腹板,进行槽型梁的浇注时,首先灌注底板区域,且第一次浇筑到底板顶面,间隔一段时间继续浇筑箱形腹板,且浇注箱形腹板高度为底板高度的0.5到1倍,之后多次分层浇注剩余两侧箱形腹板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分段浇注的基础上,进行分步浇注,进一步减少了每次混凝土的浇筑长度和方量,避免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容易产生的温度应力裂缝,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16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