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管涵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00513.1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0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董效斌;王书云;张玉福;汪永刚;陈国富;张衍冲;刘立哲;姜元标;孔祥朋;汪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济宁市公路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彭锐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开挖 管节 垫层 枕梁 混凝土浇筑 防水处理 砂砾 控制线 铺设 铺筑 圆管 中心线位置 基坑开挖 矩形断面 对接缝 工程量 位置处 回填 放样 基底 施工 压实 申请 养生 测量 挖掘 | ||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圆管涵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测量放样:确定基坑的中心线位置和两侧的开挖控制线;步骤二、基坑开挖:根据所述开挖控制线挖掘基坑达到所设计的开挖深度,所述基坑为矩形断面;步骤三、铺筑垫层:在基坑的基底上铺设砂砾垫层;步骤四、铺筑枕梁:确定管节位置,在所述砂砾垫层上的管节位置处铺设枕梁;步骤五、管节安装:将管节放置于已铺设的枕梁上方;步骤六、防水处理:对接缝处进行防水处理;步骤七:混凝土浇筑;步骤八:养生处理。本申请提出的矩形开挖混凝土浇筑回填法开挖工程量较小,成本较低,不需压实,大大缩短了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建设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新型的圆管涵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圆管涵是洞身构造型式为圆管的涵洞,是公路、铁路工程中常见的构筑物,洞身部分包括圆管、基座、防水层等,可作为地面标高以下的水道。传统圆管涵施工工艺有两种,一种是先施工涵洞,后施工路基的工艺;另一种是先施工路基,然后反开挖施工涵洞的工艺。对路基及路面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反开挖这种涵洞施工工艺,该工艺中需要将压实后的路基土开挖出一个梯形断面,为了回填碾压时充分保证回填部分与梯形两侧断面间结合紧密,梯形断面不仅要挖出较大的工作面,两侧还要挖出台阶,为了下面路面结构层施工压实时不破坏涵管,涵管顶部至路基开挖表面高度通常在50-100cm范围内,开挖工程量较大;管基与管肩为倒梯形,下部存在压实死角;回填时每一开挖层的土样类型都需要尽可能与原压实路基一致,且每一层单独回填压实,由于每层工作面较小,需要小型压路机碾压,压力不足使得压实质量难以控制,易发生沉降,如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则耗时较长;传统方法用煤矸石做填料,在开挖回填界面处以及管槽周边不易压实的部位,都是结构受力薄弱点,很容易被表面雨水渗透引起路基破坏,甚至造成路面塌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施工简单、工期短、压实质量高、防水能力强且成本较低的圆管涵施工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管涵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测量放样:确定基坑的中心线位置和两侧的开挖控制线;
步骤二、基坑开挖:根据所述开挖控制线挖掘基坑达到所设计的开挖深度,所述基坑为矩形断面;
步骤三、铺筑垫层:在基坑的基底上铺设砂砾垫层;
步骤四、铺筑枕梁:确定管节位置,在所述砂砾垫层上的管节位置处铺设枕梁;
步骤五、管节安装:将管节放置于已铺设的枕梁上方;
步骤六、防水处理:对接缝处进行防水处理;
步骤七:混凝土浇筑:先对管涵下部进行混凝土浇筑,待初凝后,再浇筑管涵上部,直至完成整个管涵的回填;
步骤八:养生处理: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养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包括:先采用机械进行挖掘,达到管涵底流水面标高后再人工挖掘至设计基底标高。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二和三之间还包括:
地基承载力检测:在基坑开挖完成后对基底承载力检测,如符合要求则进入步骤三。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砂砾垫层的厚度为10cm。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四和五之间还包括
管节破损检验:随机抽检管节进行破损检验,如检验合格则进入步骤五。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五中包括在管节放置之后用砌块在管壁两侧将管节固定,并对管节进行调整以使涵管轴线准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六中所述防水处理包括采用热沥青的浸练麻絮填缝和两层聚丙烯防水布粘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济宁市公路工程公司,未经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济宁市公路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05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桥梁偏压位移后加固复位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小型危岩落石的防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