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全局搜索和特征分类的预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99912.0 | 申请日: | 2019-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0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库涛;林乐新;翟鹏华;熊艳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Q30/06;G06N3/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巨智 |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全局 搜索 特征 分类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据全局搜索和特征分类的预测方法,将用户群体分为品牌人群和非品牌人群;提取品牌人群的属性特征、偏好特征以及品类特征;提取非品牌人群的属性特征,偏好特征,品类特征,竞品特征和搜索特征;将提取到的特征形成特征集;根据特征集,基于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建立面向O2O的潜在客户识别模型。本发明建立的预测模式和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收敛速度快,识别精度高等优点,并在面向O2O电子商务领域中潜在客户识别与预测中取得了成功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挖掘和分类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数据全局搜索和特征分类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发展,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用户在电子商务网站中浏览商品或者进行购物等,因此在电子商务网站中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用户行为信息被保存下来,这些数据不仅能够反映出用户当前的浏览行为,更重要的是能够反映出每个用户潜在的购买意愿。因此,如果能够从这些数据中准确高效的挖掘出电子商务企业的潜在客户,商家就可以针对这些客户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实现精准营销,商家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将潜在客户转化成实际客户,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最终在竞争激烈的电子商务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O2O营销模式能够充分的利用线上线下的资源,经营方式多样化,用户能够在线上进行咨询或者支付等行为,并在线下进行消费,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受欢迎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
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O2O市场,不仅用户数量巨大,同时商品和商家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因此,对用户来说,他们无法从大量的商品类目中快速的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品或者服务,对商家来说,无法实时准确的找到自己的用户,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实现精准营销,提高市场竞争力。
目前的潜在客户识别的方法主要利用分类或者是聚类算法进行建模,以及利用关联规则等算法来提取用户特征,进而根据用户特征准确识别出潜在客户。当前基于文本分类算法或者是聚类算法的潜在客户识别方法在银行、保险以及电子商务等行业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如何结合线上和线下资源,进行面向O2O行业的潜在客户识别的研究目前来说还较少。
本文以O2O用户到店消费为目标,找到指定规模的潜在机会人群或者认知人群,通过营销投放将其转化为品牌兴趣人群和已购人群,从而提升品牌消费者资产。
针对O2O行业潜在客户识别这种复杂的分类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数据挖掘方法解决,则无法在客户的识别精度和效率两个方面同时达到理想的结果。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收敛速度快,识别精度高等优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全局搜索和特征分类的预测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分类算法的多方向人群扩散加人群分类优选的面向O2O电子商务领域的潜在客户识别方法。
一种基于数据全局搜索和特征分类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用户群体分为品牌人群和非品牌人群;
步骤2:提取品牌人群的属性特征、偏好特征以及品类特征;提取非品牌人群的属性特征,偏好特征,品类特征,竞品特征和搜索特征;将提取到的特征形成特征集;
步骤3:根据特征集,基于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建立面向O2O的潜在客户识别模型。
所述品牌人群为:在一段时间内,只对特定品牌的商品进行浏览或收藏行为,而对其它的品牌商品没有进行过任何操作的用户群体;
所述非品牌人群为:在总的用户群体中除去品牌人群外的用户群体。
所述属性特征为:属性是对象的性质与对象之间关系的统称,属性特征即用户群体自身的特征,例如用户的年龄、性别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99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