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基础修复袋装混合料抗压强度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7266.4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6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启;毛娟龙;杨磊;郭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G01N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王奎宇;杨孟娟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料 袋装混合料 水下基础 放入 试模 抗压强度测试 修复 试块 脱模 水池 申请 测试 技术缺陷 加载 抹平 抛投 取样 浸泡 养护 装满 取出 | ||
本申请公开了水下基础修复袋装混合料抗压强度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得水下基础修复袋装混合料;将上述混合料放入立方体试模中,在振动台上振动并抹平;将装满上述混合料的立方体试模放入水池中进行浸泡,取出所述立方体试模后脱模,将脱模后的试块继续放入水池中养护;将上述试块在压力机上加载到破坏,并计算其抗压强度。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无法对水下已经抛投的混合料进行取样的技术缺陷,可节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且具有操作可行性,采用本申请测试方法测试的混合料抗压强度可以反应混合料实际强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混凝土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下基础修复袋装混合料抗压强度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水下基础修复袋装混合料是在陆地上把水泥、砂、粗骨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按重量要求装入土工袋,抛填至设计要求区域,在水下凝固成素混凝土块体,起到基础防冲刷的作用。袋装干混料能适应各种复杂地形,特别是深水护岸、护底等不需填筑围堰的工况,其施工工艺还可以减小施工抛投时对桩基防腐蚀涂层及阳极块的冲击损伤。水下修复袋装混合料的制作工艺及水化硬化原理与我们通常混凝土存在明显的差别,需采用合理方法检测混合料抗压强度,从而判定混合料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与一般混凝土构件一样,水下修复袋装混合料抗压强度的检测最直接检测方法为钻芯取样,并切割加工后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抗压强度的测试。但在实际施工应用过程中采用钻芯取样进行检测,需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不可能对水下已经抛投的混合料进行取样,具有不可操作性,需研究并探索其抗压强度的测试新方法。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测试精度高的水下基础修复袋装混合料抗压强度测试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具有如下构成:
本申请提出了水下基础修复袋装混合料抗压强度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得水下基础修复袋装混合料;
将上述混合料放入立方体试模中,在振动台上振动并抹平;
将装满上述混合料的立方体试模放入水池中进行浸泡,取出所述立方体试模后脱模,将脱模后的试块继续放入水池中养护;
将上述试块在压力机上加载到破坏,并计算其抗压强度。
进一步地,上述的测试方法,其中,所述立方体试模为边长为100mm或150mm塑料或金属试模,且顶面为敞开的,其余5个面的中心位置开有圆孔,其中该圆孔的优选为直径为2mm左右。
进一步地,上述的测试方法,其中,所述立方体试模的内壁衬一层土工布。
进一步地,上述的测试方法,其中,所述混合料包括水泥、砂和粗骨料,其中,所述水泥为强度不低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砂为细度模数1.6~3.1的河砂或机制砂,所述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进一步地,上述的测试方法,其中,当所述粗骨料的粒径不大于25mm的混合料时,采用边长为100mm立方体试模;当所述粗骨料的粒径大于25mm且不大于40mm时,采用边长为150mm立方体试模。
进一步地,上述的测试方法,其中,当采用100mm的立方体试模时,装满所述混合料的立方体试模浸泡时间为5~10d;当采用150mm的立方体试模时,装满所述混合料的立方体试模浸泡时间为10~15d;其中,水浸没所述立方体试模顶面以上50-100mm。
进一步地,上述的测试方法,其中,制备所述混合料在搅拌机中的搅拌时间为120s~150s,其中,可以选用30L或60L的搅拌机。
进一步地,上述的测试方法,其中,装满所述混合料的所述立方体试模在振动台上的振动时间为3-5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7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