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漫反射激光冷却原子贮存装置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96116.1 | 申请日: | 2019-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8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梅;周铁中;张程源;吴琼;王孟芝;卢旭;高连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21K1/00 | 分类号: | G21K1/00;G04F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马骥;南霆 |
| 地址: | 10085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漫反射 激光 冷却 原子 贮存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漫反射激光冷却原子贮存装置,包括圆柱筒形的石英泡主体(1),其特征在于,石英泡主体(1)的中部连通连接有管状的石英泡充气端(2),石英泡主体(1)的下端连通连接有管状的石英泡固定端(3),石英泡固定端(3)处连接有无磁金属化层(4),圆柱筒形的微波腔筒(7)套设在石英泡主体(1)外,微波腔筒(7)的上端连接有位于石英泡主体(1)上方的微波腔上圆端盖(5),微波腔上圆端盖(5)的中间处设置有探测光上通光孔(6),微波腔筒(7)的下端连接有位于石英泡主体(1)下方的微波腔下圆端盖(9),微波腔筒(7)的内壁上、微波腔上圆端盖(5)的底面上及微波腔下圆端盖(9)的顶面上均设置有高漫反射率金属层(8);微波腔下圆端盖(9)的中间处设置有探测光下通光孔(10),微波腔下圆端盖(9)在探测光下通光孔(10)处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管状的微波腔固定端(12),石英泡固定端(3)位于探测光下通光孔(10)的下方,微波腔固定端(12)套设在石英泡固定端(3)外;微波腔下圆端盖(9)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向石英泡主体(1)内注入冷却光(16)的冷却光注光孔(11),冷却光注光孔(11)在探测光下通光孔(10)周围均匀分布;微波腔固定端(12)下端连接有环形的固定端内凸边缘(14),固定端内凸边缘(14)的中心处设置有用于向石英泡主体(1)内注入探测石英泡主体(1)的纵向中心轴线上冷原子团(17)数量和温度的探测光(18)的固定端注光孔(13);石英泡固定端(3)与微波腔固定端(12)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空隙内填充有无磁钎料层(15);石英泡主体(1)的纵向中心轴线与微波腔轴向中心线(19)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漫反射激光冷却原子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石英泡充气端(2)为圆管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漫反射激光冷却原子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石英泡固定端(3)为圆管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漫反射激光冷却原子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无磁金属化层(4)为圆管状,无磁金属化层(4)连接在石英泡固定端(3)的内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漫反射激光冷却原子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光上通光孔(6)、探测光下通光孔(10)、冷却光注光孔(11)和固定端注光孔(13)均为圆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漫反射激光冷却原子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微波腔筒(7)的内壁上的高漫反射率金属层(8)为圆管状,微波腔上圆端盖(5)的底面上及微波腔下圆端盖(9)的顶面上的高漫反射率金属层(8)均为平面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漫反射激光冷却原子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微波腔上圆端盖(5)和微波腔下圆端盖(9)均为圆形板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漫反射激光冷却原子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微波腔上圆端盖(5)和微波腔下圆端盖(9)分别通过螺栓与微波腔筒(7)的上端和下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漫反射激光冷却原子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端内凸边缘(14)为圆环形。
10.一种漫反射激光冷却原子贮存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微波腔筒(7)套设在石英泡主体(1)外;
石英泡主体(1)的中心轴线与微波腔轴向中心线(19)对准重合;
将石英泡固定端(3)与微波腔固定端(12)之间的缝隙通过无磁钎料层(15)进行钎焊,实现石英泡固定端(3)与微波腔固定端(12)之间的连接和固定;
将微波腔上圆端盖(5)安装在圆柱筒形的微波腔筒(7)上;
当具有大于0°的发散角的冷却光(16)通过微波腔下圆端盖(9)上对称分布的冷却光注光孔(11)进入微波腔筒(7)内后,经多次石英泡主体(1)泡壁的透射和微波腔筒(7)内壁的高漫反射率金属层(8)的反射后,形成各向同性光场对石英泡主体(1)内的原子进行冷却,形成冷原子团;经过态制备后的冷原子可再与微波腔筒(7)内的磁场相互作用;最后依次通过固定端注光孔(13)、探测光下通光孔(10)和探测光上通光孔(6)的探测光(18)探测轴向上的冷原子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未经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611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子束调整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柔性抗扭转机器人电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