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液冷系统及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95829.6 | 申请日: | 2019-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0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宾;刘彬;占莉;潘福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H01M10/6567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液冷系统及电池,所述系统包括连接管道、液冷箱、液泵、换热装置、三通装置和止回装置;所述三通装置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液泵连接,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液冷箱连接,所述液冷箱通过所述液泵与所述换热装置进液端连接,所述换热装置出液端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止回装置用于防止冷却液逆流,所述止回装置包括第一止回件、第二止回件和第三止回件,所述第一止回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液泵之间,所述第二止回件设置在所述三端口与所述液冷箱之间,所述第三止回件设置在所述连接管道上。本发明能够回收再利用泄漏的冷却液,避免冷却液继续泄漏,提高安全性,节约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液冷系统及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煤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尤其是汽车制造业,面临着重大的考研,需要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料汽车。
市场上大部分新能源汽车采用动力电池组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能源形式,其性能能够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性能因此许多大型的汽车制造商都将动力电池组作为重要的研究和开发的项目。
动力电池组液冷系统包括有动力电池箱、电源、水泵和液冷箱,其中,动力电池箱包括电池模组、液冷管道、温度检测组件以及包裹于外部的外箱体,液冷箱、水泵和电池动力箱内的液冷管道相串联。动力电池组液冷系统能够有效管理电池模组的温度,使其能够在最佳温度下工作,最大限度提升电池性能,因此导致整个的液冷系统变得复杂和脆弱,使得液冷系统的液冷管道在受到外力挤压发生变形,或者杂质堵塞液冷管道而造成其内部压力增加,由于多余的压力无法卸除,最终导致液冷管道出现爆裂;又或是因为高频的震动造成液冷系统接口松动而发生泄漏,导致外箱体内绝缘等级降低,产生触电隐患。
在专利号为CN201821202323.9中给出一种具有高安全系数的动力电池组液冷系统,能够在液冷管路发生阻塞,导致管路内压力上升,破坏液冷回路时,利用回流阀将本来需要进入电池箱内液冷管的冷却液,引流回液冷箱,避免了对内部阻塞管路的冲击,同时在冷却液泄漏时可以提供报警功能,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但是不能够阻止电池包内的冷却液继续泄漏,同时只能靠外部补充冷却液,浪费冷却液。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研究新的电池液冷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液冷系统,能够回收泄漏的冷却液,避免冷却液泄漏至电池包内部,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同时能够再利用泄漏的冷却液,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液冷系统,包括:连接管道、液冷箱、液泵、换热装置、三通装置和止回装置;
所述三通装置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液泵连接,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液冷箱连接,所述液冷箱通过所述液泵与所述换热装置进液端连接,所述换热装置出液端通过所述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
所述止回装置用于防止冷却液逆流,所述止回装置包括第一止回件、第二止回件和第三止回件,所述第一止回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液泵之间,所述第二止回件设置在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液冷箱之间,所述第三止回件设置在所述连接管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箱设有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液冷箱内冷却液的储存量。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液泵和所述止回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液泵为双向泵。
进一步地,所述止回装置为单向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58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