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化床微丸包衣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3909.8 | 申请日: | 2019-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3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昕宇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47/38;A61K4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1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丸 流化床 制备 流化床装置 表面结构 放入装置 喷液装置 粘合剂 抗粘剂 圆整 去除 加热 融合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化床微丸包衣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70‑80份的介质、5‑15份的粘合剂和5‑15份的抗粘剂放入装置中搅拌,并将温度加热至36‑40度,加速各制剂之间的融合,搅拌半小时后将溶液倒入流化床喷液装置中,然后再高压去除溶液中的气泡,最后采用流化床装置对微丸进行包衣。本发明制作出来的微丸包衣使得表面结构圆整,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化床微丸包衣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丸是多单元型制剂属于剂量分散型制剂,口服后在胃肠道形成均匀分散的微粒系统,避免了局部药物浓度过高而引起的对胃黏膜的刺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从而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减少了个体差异;同时,多单元型制剂释药行为是组成一个剂量的多个小丸释药行为的总和,个别小丸制备上的缺陷不至于对整个制剂的释药行为产生严重影响,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近年来以包衣微丸为代表的多单元给药系统逐渐成为热点。膜控型微丸指的是将药物小丸用阻滞性材料包衣,或者直接把药物作为包衣层,再包阻滞性的材料以获得缓、控释的效果的微丸,其释药速度主要通过不同性质的聚合物膜加以控制,所以微丸包衣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分,包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流化床微丸包衣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流化床微丸包衣,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成包括:70-80份的介质、5-15份的粘合剂和5-15份的抗粘剂,上述份数均为质量份数。
前述的一种流化床微丸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为蒸馏水或有机溶媒。
前述的一种流化床微丸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采用低羟丙基纤维素。
前述的一种流化床微丸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粘剂采用微粉硅胶。
前述的一种流化床微丸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馏水为75份,粘合剂为15份,抗粘剂为10份。
流化床微丸包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70-80份的介质、5-15份的粘合剂和5-15份的抗粘剂放入装置中搅拌,并将温度加热至36-40度,加速各制剂之间的融合,搅拌半小时后将溶液倒入流化床喷液装置中,然后再高压去除溶液中的气泡,最后采用流化床装置对微丸进行包衣。
前述的流化床微丸包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75份的介质、15份的粘合剂和10份的抗粘剂放入装置中搅拌,并将温度加热至38度,加速各制剂之间的融合。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制作出来的微丸包衣使得表面结构圆整,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流化床微丸包衣,其原料组成包括:70-80份的介质、5-15份的粘合剂和5-15份的抗粘剂,上述份数均为质量份数。
优选地,所述介质为蒸馏水或有机溶媒。
优选地,所述粘合剂采用低羟丙基纤维素。
优选地,所述抗粘剂采用微粉硅胶。
优选地,所述蒸馏水为75份,粘合剂为15份,抗粘剂为10份。
流化床微丸包衣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70-80份的介质、5-15份的粘合剂和5-15份的抗粘剂放入装置中搅拌,并将温度加热至36-40度,加速各制剂之间的融合,搅拌半小时后将溶液倒入流化床喷液装置中,然后再高压去除溶液中的气泡,最后采用流化床装置对微丸进行包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昕宇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昕宇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39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关节腔内注射的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含有药物的中空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