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滤料同时吸附气体与颗粒物的性能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92660.9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2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子宜;刘应书;包丹琪;邢奕;崔永康;杨雄;刘文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同时 吸附 气体 颗粒 性能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吸附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滤料同时吸附气体与颗粒物的性能的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载气单元,用于提供载气;待测气体生成单元,用于提供待测气体;颗粒物生成单元,用于提供颗粒物;混合单元,用于将所述载气、待测气体和颗粒物混匀得到混合流体;吸附过滤单元,用于吸附所述待测气体和颗粒物;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吸附过滤单元吸附后剩余的混合流体中的所述待测气体和颗粒物的含量;所述载气单元与所述颗粒物生成单元连接;所述颗粒物生成单元和待测气体生成单元分别与所述混合单元连接;所述混合单元、吸附过滤单元和检测单元依次连接。该系统实现滤料同步脱除气体与颗粒物性能的测试与分析,为大气的治理做出贡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附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滤料同时吸附气体与颗粒物的性能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环境污染物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甲醛、多环芳烃等;颗粒污染物包括PM2.5、PM10等。气体污染物在大气中弥散,当达到一定浓度则会对通过皮肤、呼吸系统侵入人体,对健康产生危害;与水蒸气或其他气体反应形成酸雨,对动植物产生危害,还会侵蚀建筑物。颗粒污染物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可远距离输送,其表面还对光具有散射作用,对大气的能见度及地球辐射影响极大,与人体健康呈现很大的相关性,其最小尺寸效应使其可以随人体呼吸渗透到肺泡和血液,对人类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率有着强烈的相关性。
纳米颗粒物与气体共存是一种普遍现象,污染气体传输过程中核膜态颗粒物往往会自发形成。通常在污染物气体传输过程中,由于条件的多样性、气体与颗粒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理化性质会导致新生核膜态颗粒物的成核和增长,如烟气排放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冷却,烟气中的低挥发性物质会形成一定的气-固分配,在多种气-粒转化机制下成核增长为核膜态颗粒物,促进颗粒物的生成。
目前,去除纳米颗粒物的主要采用团聚技术,包括电团聚、声团聚、磁团聚、热团聚、湍流边界层团聚、光团聚和化学团聚等。但是,除电团聚和化学团聚,其他方式均处于理论阶段,而电团聚和化学团聚设备体积大,占地面积多,系统复杂,投资大,而且对设备的制造、安装质量及维护保养要求较高。所以,以过滤方式去除颗粒物成为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检测滤料同时吸附气体与颗粒物的性能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首先制造出气体与颗粒物的混合物,再通入滤料中同时进行气体和颗粒物的吸附,最后再对剩余混合物中的气体和颗粒物含量进行检测。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检测滤料同时吸附气体与颗粒物的性能的系统,所述系统检测滤料同时吸附气体与颗粒物的性能,所述系统产生气体和颗粒物的混合气流供滤料吸附后再对吸附后的尾气进行检测,进而得到所述滤料同时吸附气体与颗粒物的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包括:
载气单元,用于提供载气;
待测气体生成单元,用于提供待测气体;
颗粒物生成单元,用于提供颗粒物;
混合单元,用于将所述载气、待测气体和颗粒物混匀得到混合流体;
吸附过滤单元,用于吸附所述待测气体和颗粒物;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吸附过滤单元吸附后剩余的混合流体中的所述待测气体和颗粒物的含量;
所述载气单元与所述颗粒物生成单元连接;所述颗粒物生成单元和待测气体生成单元分别与所述混合单元连接;所述混合单元、吸附过滤单元和检测单元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载气单元包括:
载气供气气源,用于提供载气;
第一质量流量计,用于控制所述载气的质量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26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