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秸秆还田截留土壤氮素的方法和模拟土壤氮素渗滤的反应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92459.0 | 申请日: | 2019-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6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方鑫;张耀尹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方鑫 |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G01N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杜立军;朱芳 |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还田 土壤氮素 土壤 截留 模拟土壤 氮素 下渗 反硝化作用 反应器结构 农作物秸秆 土壤病虫害 土壤硝酸盐 土著微生物 污染地下水 柱式反应器 反硝化菌 土壤肥力 土壤结构 硝酸盐氮 运行稳定 反应器 土层 还田 渗滤 降雨 秸秆 验证 农作物 灌溉 农田 试验 | ||
1.一种用秸秆还田截留土壤氮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农作物秸秆粉碎至1-10cm后与土壤以小于1:1的体积比混合,施入农田一定土层深度(5-60cm),秸秆在土壤环境中腐解,为土壤土著微生物提供碳源,增强土壤反硝化菌活性,促进土壤反硝化作用,以促进土壤硝酸盐氮的转化,降低硝酸盐下渗污染地下水的环境风险。此外,投加的秸秆有助于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所述土壤氮素主要指硝态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产量大、成本低的玉米、小麦和水稻等农作物秸秆作为土壤反硝化碳源投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适应性强的农田土著微生物直接作为反硝化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特定秸秆粉碎粒径、秸秆土壤混合体积比和投加深度优化秸秆还田条件。
5.一种实验室探究模拟土壤氮素随降雨、灌溉等下渗规律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分层渗滤液取样管,且取样管上方横排开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器的材质为有机玻璃这种稳定材料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运行方式包括:反应器填充完成后,水流由反应器上方喷淋进入,静置渗滤,渗滤液由分层取样管及柱式反应器底部取样管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式反应器包括装置本体、土壤填料层、土壤秸秆混合填料层、缓冲填料层、橡胶管和止水阀。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填料层可采用石英砂和鹅卵石等材料进行填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方鑫,未经陈方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245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