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运集装箱拉杆焊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1755.9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8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家玉;蒋明;蒋铠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环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0/12 | 分类号: | B23K20/12;B23K20/24;B23K20/2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韩天宇 |
地址: | 2142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杆 焊接工艺 焊接 海运集装箱 焊件 顶锻压力 高速摩擦 固定夹头 固定圆钢 可旋转的 摩擦压力 生产效率 塑性变形 轴向压力 轴向运动 焊接处 焊接端 焊接件 可推移 保压 顶锻 夹头 夹住 加热 摩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运集装箱拉杆焊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一端通过可旋转的高速夹头夹住拉杆的U型体部件,另一端由可推移的固定夹头来固定圆钢;对两个焊件的焊接端面上加一定的轴向压力,主摩擦压力为5‑10 Mpa,使其接触面作剧烈的高速摩擦运动;摩擦产生的热把接触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停止旋转和轴向运动,并施以7‑15 Mpa顶锻压力,顶锻保压时间为5‑10s,使两个焊接件部件的焊接处塑性变形,从而把两个焊件牢固的焊接在一起。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焊接拉杆,焊接质量好而且稳定,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运集装箱领域,具体是一种海运集装箱拉杆焊接工艺。
背景技术
闪光焊是通过电阻加热然后快速融化母材再通过顶锻和锻压来进行焊接的一种形式,现有的海运集装箱设备中,用闪光焊对焊焊接过后存在以下缺陷:
1、表面容易出现电极与母材打火灼伤
2、焊接过程中由于母材端面上的赃物和不平之处挤压不足易导致焊道内部出现杂渣
3、焊道过高需砂轮机打磨,打磨后容易出现表面损伤.
以上缺陷会导致产品(拉杆)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安全系数的不稳定性,需要大功率变压器转化的电流电压来保证焊接。(耗电量大),并且现有的焊接工艺产量低(每天8小时/150根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海运集装箱拉杆焊接工艺,焊接质量好而且稳定,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一端通过可旋转的高速夹头夹住拉杆的U型体部件,另一端由可推移的固定夹头来固定圆钢;
2)对两个焊件的焊接端面上加一定的轴向压力,主摩擦压力为5-10 Mpa,使其接触面作剧烈的高速摩擦运动;
3)摩擦产生的热把接触面加热到接近母材熔点温度时,停止旋转和轴向运动,并施以7- 15 Mpa顶锻压力,顶锻保压时间为5-10s,使两个焊接件部件的焊接处塑性变形,从而把两个焊件牢固的焊接在一起。 步骤3)所述的加热温度为。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 摩擦焊机的焊接质量好而且稳定,摩擦焊机的报废率由闪光焊的10%下降为0.01%焊件尺寸精度高。
2. 生产费用低,由于焊机功率小,焊接时间短,故可省电能。摩擦焊机与闪光焊比较节省电能80-90%左右。
3. 拉杆圆棒焊接余量小,焊前不需要特殊加工清理。
4. 机器加改去毛刺刀头装置后,焊接飞边无需打磨
5. 生产效率高,是现在产能的3倍以上
6. 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工作场地好维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由一头的可旋转的高速夹头夹住本产品的U型体部件,另一端由可推移的固定夹头来固定圆钢使两个焊件的焊接端面上加一定的轴向压力,并使接触面作剧烈的高速摩擦运动,摩擦产生的热,把接触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一般为稍低于母材的熔点,如普通碳钢的焊接温度1450-1470℃)时急速停止运动,并施以一定的顶锻压力,使两个焊接部件产生一定的顶锻压力,使两个焊接件部件有一定的塑性变形,(以普通碳钢为例,主摩擦压力为7.6 Mpa,主摩擦时间为10 s,顶锻压力为14.3Mpa,顶锻保压时间为7 s),从而把两个焊件牢固的焊接在一起。再经过加装后的去毛刺刀头把挤压出来的焊道凸边去除(过后无需打磨),完成作业进入下一道工序。(整个生产过程1min可完成)
本发明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环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环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17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