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水水库的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84943.9 | 申请日: | 2019-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0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磊;李一平;王凯;徐芸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Q10/06;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张欢欢 |
| 地址: | 21002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 重金属元素 深水水库 指数法 底泥 自然地质过程 变异系数 风险状况 理论支持 水库底泥 污染负荷 污染指数 污染状况 水库水 点位 污染 参考 水库 预防 生态 治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水水库的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基于重金属含量和变异系数的高低判别该重金属是来自人为输入还是自然活动,结合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可全面了解各点位单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和所有重金属元素的综合污染程度,明确其生态风险状况,同时根据评价结果能区分某重金属的污染是由于自然地质过程或是与人为输入的影响结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水库重金属污染的历史及现状,为水库水环境的预防与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及方法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深水水库底泥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确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水水库的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水库底泥沉积物是污染物质隐藏和迁移的重要媒介,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它不仅是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还是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汇与源,记录着库区环境变化的丰富信息。当重金属元素进入水体后,会快速积聚于水库底泥沉积物中,并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对水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甚至还会通过食物链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此外,一些人为活动还会导致水库表层底泥沉积物扬起造成库区水体二次污染。通过开展深水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可以清晰的了解深水水库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风险,分析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来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水库污染的历史及现状,为水库水环境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支持。
一直以来,国内外关于土壤和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有很多,常见的评价方法有: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沉积物富集系数法、健康风险评价法、次生相与原声相分布比值法、模糊数学法等。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成熟且系统的深水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方法,本发明针对此点进行补充研究,以期为深水水库重金属污染预防及治理提供技术方法支撑,为当地水库重金属防治与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深水水库的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能够全面了解深水水库中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污染来源方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水水库的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过程:
S1,确定水库各采样点并在各采样点采集底泥样品;
S2,测量各采样点底泥样品中重金属含量;
S3,根据各重金属含量计算各重金属的变异系数,根据各重金属含量及其变异系数分析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污染来源方式;
S4,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底泥中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获得各方法对应的污染评价结果;
S5,将S3中得到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来源方式与S4中得到的各方法对应的污染评价结果进行结合,确定底泥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
进一步的,采集底泥样品是指使用沉积物柱状采泥器WB-PM采集水库底泥表层0~5cm沉积物柱状样品。
进一步的,重金属包括铬、铜、锌、砷、镉、汞和铅元素。
进一步的,变异系数的计算式为: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此标准差与平均值根据重金属含量计算得来。
进一步的,根据各重金属含量及其变异系数分析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污染来源方式包括:
根据测得的重金属含量和该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背景值进行对比,可以判断出其污染程度,比值越大污染程度越大;
结合变异系数的高低,可以说明重金属污染的来源方式,变异系数高则表明重金属污染来源方式为人为输入的,变异系数低则说明重金属污染来源方式为自然活动。
进一步的,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包括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和所有重金属元素的综合污染程度,以及各重金属污染来源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49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