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旱地地膜沟垄作玉米与豌豆带状可持续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3921.0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2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谢军红;柴强;李玲玲;罗珠珠;王林林;王进斌;周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G22/40;A01G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豌豆 地膜 覆膜 垄作 旱地 垄沟 起垄覆膜机 全膜双垄沟 地膜覆盖 结构布局 农业生产 农业种植 播种带 渗水孔 种植沟 小区 耕翻 培肥 起垄 增效 种植 蓄积 肥料 播种 雨水 生产能力 田间 化肥 增产 农田 缓解 检测 创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旱地地膜沟垄作玉米与豌豆带状可持续种植方法,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播种前先进行田间结构布局,形成玉米、豌豆自然播种带小区,每小区由3个玉米、豌豆带组成;步骤二、旋耕翻埋肥料,再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起垄覆膜机进行起垄、覆膜,覆膜后在种植沟每隔50cm打渗水孔以便蓄积雨水,并且检测地膜覆盖质量。本发明有利于培肥地力,增加农田可持续生产能力,能够缓解传统双垄沟播玉米对化肥、地膜依赖与只增产不增效的问题,创建新型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旱地地膜沟垄作玉米与豌豆带状可持续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资源性缺水严重、旱灾频发、土壤肥力低下、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地膜覆盖是旱地作物栽培的一项重要技术,近年来研发应用的集沟垄作集雨于地膜覆盖增温保墒于一体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具有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作用,然而,研究发现,这种高产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资源消耗强度和高投入基础上的,这相悖于现代农业低投入、可持续、高产出的要求。因此,应用地膜玉米与豆科作物组成带状种植系统,通过豌豆的固氮作用、地膜一膜两年用降低传统玉米生产对地膜、化肥的高依赖与生产成本,利用生物种间作用调节作物带间土壤水分、养分,实现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旱地地膜沟垄作玉米与豌豆带状可持续种植方法,能够缓解传统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对地膜、化肥、水分的高强度消耗,创建新型的节本增效旱作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旱地地膜沟垄作玉米与豌豆带状可持续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播种前先进行田间结构布局,形成玉米、豌豆自然播种带小区,每小区由3个玉米、豌豆带组成;
步骤二、旋耕翻埋肥料,再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起垄覆膜机进行起垄、覆膜,覆膜后在种植沟每隔50cm打渗水孔以便蓄积雨水,并且检测地膜覆盖质量;
步骤三、同年4月上旬,在豌豆带按187.5kg/hm2的播种量条播豌豆;4月下旬或5月上旬,在玉米带于种植沟按3万株的密度用玉米点播器点播玉米;
步骤四、同年7月中旬或下旬,待豌豆成熟后收获豌豆,并及时翻耕土壤;
步骤五、同年10月上旬或中旬,待玉米成熟后,收获,割秆、揭膜、翻耕、耙耱收墒。
进一步地,所述玉米、豌豆自然播种带小区的宽度为6.6m,每个小区自然播种带宽1.1m,幅宽2.2m。
进一步地,所述田间结构布局是采用划分器进行的。
进一步地,所述旋耕翻埋肥料的方法为:豌豆按纯氮10kg/hm2,纯P2O552.5kg/hm2基施化肥,玉米带按纯氮100kg/hm2,纯P2O575kg/hm2的撒施基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起垄的大垄宽70cm,高10cm,小垄宽40cm,高15cm。
进一步地,所述豌豆带条播豌豆的行距为22cm,播5行;所述玉米带点播玉米的行距为40cm,株距25cm。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39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