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83111.5 | 申请日: | 2019-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2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 发明(设计)人: | 周易;熊俊;张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C23/00 | 分类号: | F04C23/00;F04C23/02;F04C18/356 |
| 代理公司: | 上海隆天律师事务所 31282 | 代理人: | 臧云霄;钟宗 |
| 地址: | 330013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滚动 转子 压缩机 | ||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包括:曲轴,具有沿轴向依次设置的长轴部和三个偏心部,三个偏心部的轴线分布于以曲轴的轴心为圆心的圆上、且相邻两偏心部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呈120°;电机组件,套设于长轴部外;三个活塞,分别套设于三个偏心部外;以及三个气缸,分别套设于三个活塞外;每个气缸的侧壁设有叶片,随电机组件驱动曲轴旋转,曲轴带动活塞在气缸内偏心旋转,叶片抵顶活塞、将气缸与活塞之间的压缩空间分隔为吸气腔和排气腔,同一时刻三个气缸的吸气腔容积相同且排气腔容积相同。本发明可以实现三个气缸内气体合力对曲轴的作用力恒为零,减小曲轴弯曲程度,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三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随着压缩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压缩机的能效越来越重要。同时,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发展趋势正往大容量方向发展,与大容量涡旋式压缩机形成竞争。
目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主要以单转子式结构和双转子式结构为主。图1示出目前单转子式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单转子式压缩机主要由壳体11’、电机12’、曲轴13’、上消音器14’、上缸盖15’、气缸16’、活塞17’、下缸盖18’、下消音器19’、储液器10’组成。通过电机12’驱动曲轴13’转动,曲轴13’带动活塞17’压缩气缸16’内冷媒实现气体增压。气缸16’的吸气口160’位于气缸16’一侧,与储液器10’相连。
图2示出目前双转子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双转子压缩机主要由壳体11’、电机12’、曲轴13’、上消音器14’、上缸盖15’、上气缸161’、上活塞171’、中间板158’、下气缸162’、下活塞172’、下缸盖18’、下消音器19’、储液器10’组成。上活塞171’和下活塞172’相差180°设置,上气缸161’的吸气口1610’和下气缸162’的吸气口1620’位于压缩机的同一侧,与储液器10’相连。
图3示出目前双转子压缩机中上气缸和下气缸的结构示意图。从图3可看出,(a)所示的上气缸161’和上活塞171’之间的压缩空间被上气缸161’的叶片1611’分隔成吸气腔1617’和排气腔1618’,(b)所示的下气缸162’和下活塞172’之间的压缩空间被下气缸162’的叶片1621’分隔成吸气腔1627’和排气腔1628’。由于上活塞171’和下活塞172’相差180°设置,当上活塞171’圆心点转过θ角时,下活塞172’圆心点将转过(θ+180°)。在这种结构设计下,即上气缸161’的吸气口1610’和下气缸162’的吸气口1620’位于压缩机的同一侧,而上活塞171’的圆心点旋转角度与下活塞172’的圆心点旋转角度不一致,导致上气缸161’的吸气腔1617’的容积与下气缸162’的吸气腔1627’的容积始终不一致,且上气缸161’的排气腔1618’的容积与下气缸162’的排气腔1628’的容积始终不一致。
进一步地,由于上气缸161’的吸气腔1617’的容积与下气缸162’的吸气腔1627’的容积在任意时刻都不一致,使曲轴13’所受的上气缸161’和下气缸162’的气体合力较大,导致曲轴13’弯曲变形较大,而曲轴13’弯曲变形对压缩机的泵体各部品配合间隙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压缩机可靠性及性能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缸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可以通过改善曲轴受力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和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31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向客户的多终端用电管理装置
- 下一篇:智能场景感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