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段式实验刻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3048.5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4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臧德福;张守伟;田艳;王鑫;孙锋;张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0 | 分类号: | G01V13/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李勇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段式 实验 刻度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石油测井领域,具体为一种分段式实验刻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由多个独立的中空圆柱体状容器组成,容器端面紧密贴合,不同容器用于装入不同电阻率的盐水,以分段方式来模拟井下不同电阻率的地层。所述中空模拟井眼,容器模拟地层,中空位于容器中心轴线上,每个容器为一体式,采用不导电、不导磁、透明材料,实验过程更便于观测内部所装入的液体状态,当井眼为空时,可用来模拟裸眼井测井环境;当井眼穿入一整段钢套管后,可用来模拟套管井测井环境;该装置可对裸眼井感应类的测井仪器及套管井感应类的测井仪器进行标定,实现对仪器所测量出的工程值进行刻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测井领域,具体为一种分段式实验刻度装置。
背景技术
感应测井是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研究岩层导电性的一种测井方法,测井仪器工程值输出一般是所测量出的地层电阻率。地层电阻率在后期的测井解释过程可用于划分地层、确定储层流体性质等,也可以确定地层含油饱和度等重要参数,所以仪器工程值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仪器在测井工程中输出真实的地层电阻率。
感应测井方法是测井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仪器中绕有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发射线圈产生一次磁场,一次磁场使得地层中产生涡流,涡流又产生二次磁场和二次电场,接收线圈记录二次电场的变化特征。涡流的大小与地层的导电性有关,所以记录的二次电场通过转换可计算出地层的电阻率。
在单井中进行石油测井时,裸眼井感应测井仪器基于时谐场原理,发射波形一般采取连续的正弦波,频率在20KHz以上,套管井感应仪器基于瞬变场原理(瞬变电磁法),发射波形为不连续的双极性矩形波,频率一般在2Hz以下。裸眼井和套管井仪器的测量原理有部分差异,但二者的一次场总要在地层介质中产生涡流,进而才能测量二次场,所以这一过程是相同的,为此基于这两种测井方法所实施的实验测试环境、刻度装置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本次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用于裸眼井及套管井的测井仪器实验时的配套难题,设计了新型的、分段式实验刻度装置,可模拟井下地层环境,便于两类仪器进行实验测试及工程值刻度,解决了工程值准确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裸眼井感应类的测井仪器及套管井感应类的测井仪器提供一种用于模拟不同地层环境的分段式实验刻度装置,其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模拟不同地层环境的分段式实验刻度装置,包括容纳盐水的密封容器,所述容器设有两个平面端面和中心通孔,两平面端面与中心通孔轴线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为中空圆柱体。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采用不导电、不导磁、透明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采用有机玻璃材质。
进一步的,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容器,多个容器端面无缝连接,多个容器的中心通孔连通。
进一步的,中心通孔内套设有套管。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外壁周向上均设多个连接片,连接片上设有通孔。
进一步的,一种分段式实验刻度装置的使用方法,将不同容器装入不同电阻率的盐水模拟不同电阻率的测井环境;选用不同长度的容器模拟不同的地层厚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验过程中,套管井感应类仪器放置在钢套管内,井眼内可自由移除和插入钢套管,使得实验刻度装置的应用范围增添了灵活性,满足裸眼井和套管井两类测井领域的测试需求,利用实验刻度装置可对感应类仪器进行标定,实现仪器测量工程值的刻度,从而提升仪器的工程值精度。
附图说明
图1 是单个容器示意图;
图2 是模拟套管井环境时装置构成图;
图3是容器俯视图;
图4是容器立体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30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