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肠镜检查用内镜支架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82561.2 | 申请日: | 2019-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9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 发明(设计)人: | 于洋;何朝晖;谢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洋 |
| 主分类号: | A61B1/31 | 分类号: | A61B1/31;A61B1/00;A61B1/012;A61M25/00;A61M2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杜立军;孙进华 |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硬金属 肠道 肠镜检查 外鞘管 软金属丝 操作端 控制钮 控制珠 伸入端 内镜 方便操作 内部设置 一端连接 支架连接 治疗组件 外敷 活检钳 与操作 肠镜 撑开 钳道 伸入 隔膜 观察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肠镜检查用内镜支架,包括内部设置有隔膜的外鞘管,外鞘管的两端分别为操作端和肠道伸入端,在操作端连接有控制部,在肠道伸入端连接有扩肠支架,控制部的一端连接有硬金属条,在外鞘管内设置有软金属丝,软金属丝的一端与硬金属条连接,另一端与扩肠支架连接,控制部包括与操作端连接的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控制钮,控制钮与硬金属条组成;在外壳内还设置有控制珠,控制珠与硬金属条连接。本发明该治疗组件用于肠镜检查时,可以将扩肠支架和活检钳通过肠镜上的外敷钳道伸入肠道,通过扩肠支架将肠道撑开,方便进行观察,而扩肠支架可以通过控制部人工进行调节,方便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肠镜检查用内镜支架。
背景技术
肠镜检查是经肛门将肠镜循腔插至回盲部,从黏膜侧观察结肠病变的检查方法。是目前发现肠道病变及癌前病变最简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它是通过安装于肠镜前端的电子摄像探头将结肠粘膜的图像传输于电子计算机处理中心,后显示于监视器屏幕上,可观察到大肠粘膜的微小变化,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结肠癌的发现。
根据广东某医学杂志显示,现有技术的肠镜检查有着很高的漏诊率,在809例患者中271例发生肿瘤漏诊的现象,两次结肠镜检查共检出肿瘤2134枚,漏诊肿瘤425枚,肿瘤漏诊率为19.9%,肿瘤平均患者漏诊率为33.5%,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由于肠道为弯曲层叠,现有技术的一次性肠镜检查装置结构简单,对肠镜的检查不彻底,尤其是对结肠带和环状襞的检查。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肠镜检查用内镜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肠镜检查装置结构简单而导致的肠道检查不彻底,易出现漏诊误诊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肠镜检查用内镜支架,包括内部设置有隔膜的外鞘管,所述外鞘管的两端分别为操作端和肠道伸入端,在所述操作端连接有控制部,在所述肠道伸入端连接有扩肠支架,所述控制部的一端连接有硬金属条,在所述外鞘管内设置有软金属丝,所述软金属丝的一端与硬金属条连接,另一端与扩肠支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部包括与所述操作端连接的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控制钮,所述控制钮与所述硬金属条组成。
优选地,在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控制珠,所述控制珠与所述硬金属条连接。
优选地,所述扩肠支架包括环形中空状的支架尾部以及连接在所述支架尾部一端上的若干弧形支脚,所述支架尾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外鞘管的内部的所述软金属丝固定连接。
优选地,若干所述弧形支脚呈梨形分布结构用于扩张肠道。
优选地,在所述外鞘管上靠近肠道伸入端的一端固定设有气囊,在所述外鞘管的外表面镶嵌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通气管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外鞘管上靠近所述操作端一端的表面,并且所述通气管的输入端与固定在所述外鞘管操作端上的通入阀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外鞘管上靠近所述操作端的一侧表面开设有供用于取肠道病理标本的侧翼活检钳或注入液体穿过的输入口,所述隔膜用于将外鞘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通过侧翼活检钳或注入液体,另一部分用于供软金属丝穿过。
优选地,在所述控制部的外壳侧表面设有用于固定在肠镜上的两对卡扣。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该治疗组件用于肠镜检查时,可以将扩肠支架和侧翼活检钳通过肠镜上的外敷钳道伸入肠道,通过扩肠支架将肠道撑开,方便进行观察,而扩肠支架可以通过控制部人工进行调节,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洋,未经于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25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