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玉米粉发酵生产松茸菌丝体的生产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82144.8 | 申请日: | 2019-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9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勇;张彦华;袁中信;刘德朋;安桂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信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A01G18/4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蔡奂 |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松茸菌丝体 玉米粉 生产工艺 发酵 干物质 菌丝体 得率 菌丝 发酵培养 生产 斜面菌种培养 液体种子培养 规模化生产 工艺生产 显著进步 松茸菌 干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玉米粉发酵生产松茸菌丝体的生产工艺,属于松茸菌丝体生产领域,一种利用玉米粉发酵生产松茸菌丝体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一、斜面菌种培养;二、液体种子培养;三、发酵培养;四、菌丝干重。该利用玉米粉发酵生产松茸菌丝体的生产工艺,经实验证明采用该工艺生产出的菌丝体干物质发酵最高得率均在24.82g/L以上,而现有技术中菌丝体干物质得率仅在18g/L左右,因此较现有技术的菌丝体干物质的生产工艺有显著进步,可见本发明适合松茸菌的发酵培养,菌丝干物质得率稳定且产量高,可规模化生产,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松茸菌丝体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玉米粉发酵生产松茸菌丝体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松茸菌,又名松口蘑,是一种珍贵的真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松茸菌秋季生于松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上,在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都有分布,国外日本和朝鲜也有分布,松茸不可以进行人工培植,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
由于松茸菌丝体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年产量逐年递减,因此需要加强对松茸保育促繁技术的研究,特别是菌种的繁育通过液体发酵获得的松茸菌丝体在气味和成分上与野生松茸很相近,并且发酵培养具有生产周期短,条件易控制等优点,用液体发酵的方式生产松茸菌丝体,并将其提取物应用于食品、化妆品行业中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同时还有利于对松茸的保护,现有技术中松茸菌丝体干物质得率仅在18g/L左右,提高单位体积培养基菌丝体干物质的产量,仍有较大空间。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玉米粉发酵生产松茸菌丝体的生产工艺,具备松茸菌丝体干物质得率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松茸菌丝体干物质得率仅在18g/L左右,提高单位体积培养基菌丝体干物质的产量,仍有较大空间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玉米粉发酵生产松茸菌丝体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斜面菌种培养:取菌膜未破裂松茸菌子实体,用质量份数为70%乙醇反复进行表面灭菌后,用无菌镊子和刀子取下一小块,接入于斜面培养基中密封好,放入培养箱,在25℃恒温条件下培养,待菌丝长满斜面后,转入下一步培养;
二、液体种子培养:将步骤一中培养好的斜面菌种接入摇瓶玉米粉液体种子培养基中,于25℃,190r/min摇床培养8天,无菌过滤得菌丝体,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加四倍体积生理盐水及少量玻璃珠稀释、打碎菌丝球、摇匀,得液体种子。
三、发酵培养:将发酵罐高压灭菌,在无菌的条件下将灭菌后的玉米粉液体发酵培养基加入到发酵罐中,接着将步骤二培养好的液体种子转接入发酵罐中,通入经过0.45μm的无菌滤膜过滤的空气进行培养,进行发酵培养一周。
四、菌丝干重:将培养液用40目滤网过滤,分离得到菌丝体和发酵液,菌丝体经去离子水冲洗数次后,真空抽滤,于6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用分析天平称重,得松茸菌丝体干物质。
优选的,所述斜面培养基包括:玉米粉40g/L、葡萄糖10g/L、琼脂20g/L 及余量水,PH自然。
优选的,所述摇瓶玉米粉液体种子培养基包括:玉米粉20g/L、葡萄糖 5g/L、磷酸二氢钾2g/L、硫酸镁0.5g/L、维生素B0.15g/L及余量水。
优选的,所述玉米粉液体发酵培养基包括:玉米粉40g/L、麸皮15g/L、蔗糖10g/L、葡萄糖10g/L、蛋白胨5g/L、磷酸二氢钾2.5g/L、维生B0.05~ 0.1g/L、硫酸镁0.5g/L、维生素B0.15g/L及余量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信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临沂信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21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