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型阻聚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丙烯酸酯精馏过程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8083.8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8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刘长清;董肇勇;刘辉;王旭;郝宇宁;周亚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7/62 | 分类号: | C07C67/62;C07C67/54;C07C69/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型阻聚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丙烯酸酯 精馏 过程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型阻聚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丙烯酸酯精馏过程中的应用。该阻聚剂包括:有机溶剂、组分A和组分B,组分A为哌啶氮氧自由基化合物,组分B为亚磷酸-苯二异辛酯和/或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将具有阻聚作用的组分A和组分B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这使得上述环保型阻聚剂在应用过程中与被阻聚的原料具有良好的相溶性,形成均一的溶剂体系。将上述环保型阻聚剂的加入至丙烯酸酯精馏体系中,不仅能够对精馏设备起到很好的润湿作用,而且还能够有效抑制阻聚剂积垢,起到减缓釜底焦油粘度和增强丙烯酸酯单体流动性的功效。此外上述环保型阻聚剂采用的原料低毒,阻聚剂的存储安全、稳定,运输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烯酸酯精馏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环保型阻聚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丙烯酸酯精馏过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丙烯酸酯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和酯基,在其单体精馏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易发生自聚和氧化反应。在精馏过程中一旦物料发生聚合反应,聚合物料会堵塞塔填料和管线,从而使得塔分离效率、热交换效率降低,严重的甚至引起精馏塔被迫停工。所以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减少丙烯酸酯精馏过程中聚合发生,必须在精馏过程中加入阻聚剂。
用于丙烯酸酯精馏生产中的阻聚剂通常有酚类及酚类衍生物类阻聚剂(如:对苯二酚、氢醌单甲醚)、胺类阻聚剂(如:二苯胺、吩噻嗪)、金属盐阻聚剂(如:醋酸铜、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自由基类阻聚剂(如: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2,2-二苯基-2,4,6-三硝基苯肼自由基),以上可以单独使用某种阻聚剂,也可以将几种阻聚剂复配使用。
现有文献采用一种氮氧自由基化合物与选用的酚类、胺类阻聚剂复合成阻聚剂,阻聚过程中对物系中氧含量要求甚微,对于沸点高易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减压精馏尤为适用。
另一文献提出采用由醌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和N-氧基化合物与酚类化合物、吩噻嗪类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复配成阻聚剂,避免了金属离子对催化剂的污染和体系中对氧含量的要求。
以上阻聚剂均采用了酚类阻聚剂,其阻聚剂在丙烯酸酯中的相溶性差,在精馏过程中与物料溶解度不佳,影响阻聚剂的阻聚效果,同时阻聚剂也存在低温析出等问题,且酚类、有机胺类阻聚剂也会不同程度的对环境造成污染,绿色、环保型阻聚剂产品已成为今后阻聚剂普遍发展的规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阻聚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丙烯酸酯精馏过程中的应用,以解决现有阻聚剂在丙烯酸酯中的相溶性差,这会影响精馏过程阻聚剂的阻聚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环保型阻聚剂,阻聚剂包括:有机溶剂、组分A和组分B,组分A为哌啶氮氧自由基化合物,组分B为亚磷酸-苯二异辛酯和/或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
进一步地,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比为1:(1~2)。
进一步地,以占环保型阻聚剂的重量百分含量计,有机溶剂的用量为45~50%。
进一步地,组分A选自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化合物、4-氧代-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化合物和4-苯甲酰基-2,2,6,6-四甲基哌啶-1-氮氧自由基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组分B选自亚磷酸-苯二异辛酯和/或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中。
进一步地,有机溶剂选自二乙二醇丁醚、二丙二醇丁醚和二丙二醇甲醚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环保型阻聚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在加热条件下,组分A和组分B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得到环保型阻聚剂,组分A为哌啶氮氧自由基化合物,组分B为亚磷酸-苯二异辛酯和/或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80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