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光流延PE膜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76412.5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5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查显宇;汪学文;胡忠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06;C08J5/18;B32B27/32;B32B27/08;B32B27/18;B29D7/01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郑琍玉 |
地址: | 2459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光流延 pe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光流延PE膜及其生产工艺。该消光流延PE膜包括热封层、中间层以及电晕层;热封层包括消光母粒、PP弹性体、PP三元涂覆树脂、开口母粒、爽滑剂以及加工助剂;中间层包括流延线性PE树脂、高密度聚乙烯以及加工助剂;电晕层包括流延线性PE树脂。通过上述配方制备所得的消光流延PE膜适合印刷设备的要求:厚薄均匀度优异,稳定的摩擦系数,10%拉伸强度较高,拉伸断裂力较大,消光面的表面光泽度低,薄膜整体雾度较高,膜面外观细腻,能适应凹版与柔版高速印刷,且凹版多色印刷时套色准确,不跑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膜材料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消光流延PE膜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包装行业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对各产品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消光PE薄膜更是其中发展较快的一种。消光PE薄膜不但拥有良好的视觉呈现效果,能提升产品包装档次,而且相对于常见的PP、PET、NY等消光薄膜材质,消光PE薄膜具备价格低廉的特点,为越来越多的包装者所青睐。市场上常见的消光PE吹膜厚度不均匀,受力易拉伸延长,在凹版多色印刷时,由于印刷通道较长,张力较大,导致套色准确度差,印刷速度较快时易跑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消光流延PE膜及其生产工艺。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光流延PE膜,包括热封层、中间层以及电晕层;所述热封层包括质量比为(24-26):(24-26):(33-37):(0.4-0.6):(0.3-0.5):(0.2-0.4)的流延PE专用消光母粒、PP弹性体、PP三元涂覆树脂、开口母粒、爽滑剂以及加工助剂;所述中间层包括质量比为(24-26):(48-52):(0.2-0.4)的流延线性PE树脂、高密度聚乙烯以及加工助剂;所述电晕层包括流延线性PE树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热封层中消光母粒牌号为MF5050E,所述热封层中PP弹性体牌号为6102FL,所述热封层中PP三元涂覆树脂牌号为TFE20,所述热封层中开口母粒牌号为AB-20LD,所述热封层中爽滑剂牌号为10090-K,所述热封层中加工助剂牌号为100991-K;所述中间层中流延线性PE树脂牌号为ZF4533H,所述中间层中高密度聚乙烯牌号为HMA025,所述中间层中加工助剂牌号为100991-K;所述电晕层中流延线性PE树脂牌号为ZF4527C。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热封层厚度8微米,所述中间层厚度20微米,所述电晕层厚度7微米。
一种所述的消光流延PE膜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高温塑化:按照以上配方要求将所述热封层、中间层和电晕层各树脂和助剂分别加入到对应的料斗中,通过自动进料系统依次经过挤出机的12个区段,经高温加热塑化成熔融物;
高温塑化参数:所述热封层与电晕层在12个塑化区段加热温度依次设置为120℃、200℃、210℃、22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所述中间层在12个塑化区段加热温度依次设置为120℃、175℃、190℃、20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
步骤2,挤出:通过挤出机螺杆旋转时螺纹产生的推动力作用,使熔融物经换网器和分配器后,从模头中挤出形成熔膜由模口流出;
挤出参数:热封层螺杆转速81±5rpm,中间层螺杆转速22±5rpm,电晕层螺杆转速48±5rpm;热封层熔体压力164±10bar,中间层熔体压力95±10bar,电晕层熔体压力103±10bar;总挤出量:402±10Kg/h;所述热封层、中间层与电晕层在模头区加热温度均设置为195~202℃;
步骤3,冷却定型:熔膜由重力作用下流至下方温度较低流延辊,通过风刀使之紧贴流延辊冷却,再经退火辊和后冷辊作用使薄膜冷却定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64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熔体强度PP树脂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抗刮伤复合改性聚丙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