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指纹感应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76357.X | 申请日: | 2019-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53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 发明(设计)人: | 申云洪;张榉馨;高国峰;吴霜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杰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V40/13 | 分类号: | G06V40/13 | 
| 代理公司: | 上海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4 | 代理人: | 孙佳胤 |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指纹 感应 模块 | ||
一种光学指纹感应模块包含一基板、一半导体层及一光通道结构层。基板包含多个光感应模块间隔设置。半导体层设置于基板上。光通道结构层设置于半导体层上以形成多个光通道,光通道结构层包含一第一复合光阻层。一微透镜结构设置于第一复合光阻层上方及第一复合光阻层内至少其中一处,其中多个微透镜结构形成上述光通道。上述指纹感应模块利用通过不透光光阻层有效过滤角度光以增加感应图像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光学式的指纹感应技术,特别是一种具有光通道的光学指纹感应模块。
背景技术
所谓指纹辨识,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人体手指上独有指纹信息进行辨识。常见的指纹辨识装置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一为指纹感测器(Fingerprint Sensor),主要目的是采集一枚完整的指纹图像。另一个元素则为指纹辨识演算法(Fingerprint Algorithm)。当前端的指纹感测器采集指纹图像后,后续则是交由演算法进行指纹图像处理与指纹特征点抽取,生成指纹模板后将原始指纹图像丢弃,最后再进行指纹比对。依照感测方式的不同,指纹辨识装置可分为光学式(Optical)与电容式(Capacity)。电容式指纹辨识装置,其原理是将高密度的电容感测器或是压力感测器等微型化感测器整合于一芯片之中,待手指按压芯片表面时,内部微型电容感测器会根据指纹的波峰与波谷聚集而产生的不同电荷量(或是温差),进而形成指纹图像。电容式感测器的优点为薄型化与小型化,可被大量运用在手持装置上,不过其缺点为成本高及耐用性备受考验。光学式指纹辨识装置包括光源、影像撷取(感测)元件及透光元件。光源用以发出光束,以照射按压在透光元件上的手指,以指纹的波峰与波谷对于光线全反射的吸收与破坏,进而得到一枚指纹图像,再经由电荷耦合元件(CCD)将影像撷取与输出。由于光学式指纹感测器的采集方式是非接触芯片本身,也就是指纹按压处是由亚克力或是玻璃等光学元件所构成,故光学式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低廉且耐用。然而,在上述的取像过程中,被指纹反射的光束易散乱地传递至影像撷取元件,而造成取像品质不佳,影响辨识结果。
有鉴于此,如何改善光电式指纹辨识装置的取像品质便是目前极需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指纹感应模块,此指纹感应模块利用微透镜结构汇聚光线并通过不透光光阻层有效过滤角度光,以增加感应图像的品质。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指纹感应模块包含一基板、一半导体层及一光通道结构层。基板包含多个光感应模块间隔设置。半导体层设置于基板上。光通道结构层设置于半导体层上,以形成多个光通道,其中光通道结构层包含:一第一复合光阻层及多个微透镜结构。第一复合光阻层设置于半导体层上,且第一复合光阻层包含一第一光阻层。任一微透镜结构设置于任一第一复合光阻层上方、及第一复合光阻层内的至少其中一处,其中微透镜结构形成上述光通道。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剖视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指纹感应模块的结构。
图1B为一剖视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指纹感应模块的结构。
图1C为一剖视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指纹感应模块的结构。
图2A为一剖视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指纹感应模块的结构。
图2B为一剖视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指纹感应模块的结构。
图2C为一剖视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指纹感应模块的结构。
图2D为一剖视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指纹感应模块的结构。
图2E为一剖视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指纹感应模块的结构。
图2F为一剖视示意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指纹感应模块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杰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杰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63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驾驶员监视装置
 - 下一篇: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的跌倒行为识别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