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航天器总装的柔性电缆工艺数字样机构建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76187.5 | 申请日: | 2019-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2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青;易旺民;闫荣鑫;贺文兴;刘广通;张伟;陈畅宇;魏鹏;许凯;冯伟;李新宇;肖正懿;李娜;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0;G06F30/18;G06F113/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航天器 总装 柔性 电缆 工艺 数字 样机 构建 系统 方法 | ||
1.面向航天器总装的柔性电缆工艺数字样机自动构建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接口模块、产品分类模块、连接关系识别模块、装配关系解算模块、电缆工艺数字样机构建模块;
所述接口模块是接收总体设计系统发布的三维设计模型,所述模型包括整星的全部单机设备、电缆、管路、舱板、支架的产品信息;
所述产品分类模块是通过读取三维设计模型中每个产品的属性信息,根据其关键词将所有产品模型进行分类、整理,若属性为“电缆”、“仪器”、“电缆支架”、“舱体结构”,则分别将其归类为电缆、单机设备、电缆支架、舱板与电缆铺设相关的产品,若为其它关键词则不处理;
所述连接关系识别模块是基于三维CAD工具,利用电缆的三维设计模型设计过程中应用的标识,识别出与电缆有连接关系的产品;
所述装配关系解算模块是在事先设定一避让参数,如果电缆分支路径上某个产品的最大矩形轮廓与电缆模型外包络的距离小于安全间隙值,则将该产品设定为需避让产品,并将其列入需避让产品清单,针对舱板与电缆的遮挡关系,通过解算舱板、对应电缆分支与整星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若电缆分支处于舱板与整星轴线间且与电缆无连接关系,则判断舱板为遮挡舱板;
所述电缆工艺数字样机构建模块是依据与某根电缆有连接关系的产品清单、需避让产品清单,创建该电缆的工艺数字样机时保留上述产品的模型,并隐藏其它产品和有遮挡的舱板三维模型,将经上述处理后的模型轻量化后,再构建出含有待铺设电缆、有连接关系和需避让的产品的BOM,从而构建出所需的含有模型及BOM结构的电缆工艺数字样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航天器总装的柔性电缆工艺数字样机自动构建系统,其中,所述模型包含产品属性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航天器总装的柔性电缆工艺数字样机自动构建系统,其中,所述标识为连接点或参考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向航天器总装的柔性电缆工艺数字样机自动构建系统,其中,所述连接点或参考点为电缆端插头与单机设备端插座、电缆分支与电缆支架绑扎点、电缆分支与舱板上穿舱孔的参考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航天器总装的柔性电缆工艺数字样机自动构建系统,其中,避让参数为安全间隙。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面向航天器总装的柔性电缆工艺数字样机自动构建系统,其中,连接关系识别模块主要包括电缆信息识别模块、电缆插头识别模块、单机设备识别模块、电缆支架识别模块和穿舱孔识别模块,其中,电缆信息识别模块根据电缆类型信息获取电缆线束模型并识别电缆线束的模型参数信息以及电缆分支信息;电缆参数信息中包含电缆各个分支的起始和终止端口代号,根据此端口代号能够获取各个分支的电连接器信息和匹配的插头信息;电缆插头识别模块能够识别电连接器依附于单机设备模型上,通过对单机设备识别模型的空间位置进行解析,获取电缆分支连接的单机设备模型和信息;电缆支架识别模块在电缆线束的创建过程中,通过电缆支架控制电缆的走线方向进行逆向检索,通过电缆的路径方向找到电缆穿过的电缆支架;穿舱孔识别模块先对舱板模型进行识别,对封闭的舱板面中的结构孔进行分析并赋予结构孔唯一编号,通过对电缆线束与结构孔的位置进行分析,当电缆线束的路径经过此结构孔则将其识别为电缆线束的穿舱孔。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面向航天器总装的柔性电缆工艺数字样机自动构建系统,其中,装配关系解算模块主要包括避让规则设置模块、实际元件避让模块、装入舱板分析模块、虚拟元件装入模块,其中,实际元件避让模块,通过分析电缆各个分支的电缆模型直径与实际产品的最大矩形外包络空间位置进行分析,若距离小于安全距离,且在连接关系识别过程中与电缆线束无关的产品,则将该产品设定为需避让产品,避让产品的类型包括设备或其直属件;针对装入舱板分析模块,在连接关系中程序能够识别出与电缆线束相关的单机设备和支架,根据原始模型装配关系,对该单机设备和支架所属的舱板进行保留;虚拟元件装入模块,通过分析电缆各个分支的电缆模型与虚拟二次绝缘标识空间位置进行分析,当间距小于一定数值时,需要将该二次绝缘标识的虚拟模型列为装入模型清单,判断的产品类型为二次绝缘的虚拟元件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61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