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5444.3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6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晖;王晶懋;李仓拴;许博文;李云昀;李青;鲍璇;李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22/60;A01G17/00;A01G20/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祁凡雨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构建 土壤改良 连续性设计 场地设计 典型工程 分层设计 功能作用 区域气候 土壤环境 西北地区 质量评价 创新性 结构层 生态学 地被 构建 生境 尺度 植被 出发点 气候 土壤 | ||
1.一种植物群落构建方法,本方法构建的植物群落适用于西北地区的气候及土壤环境,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质量评价:从土壤利用历史、现状植被以及地形水文三个方面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生成土壤图示化表达图;
(2)土壤改良:根据土壤图示化表达图进行土壤改良;
(3)植物群落构建:在一个植物群落的基本尺度内,在改良后的土壤上,按照垂直分层模式构建植物群落,垂直分层模式包括结构层、季节主题层和地被层;
其中,结构层种植建群种,覆盖地面的比重为60%;
季节主题层种植优势种,覆盖地面的比重为40%;
地被层采用砾石和松龄覆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2)步,根据土壤图示化表达图形成土壤生境分区图,土壤生境分区图包括健康土壤区、土壤压实区、土壤侵蚀区和杂草区四个区域,对着四个区域采取不同的土壤改良措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土壤压实区采用翻土的机械改良措施和草炭改良与树皮覆盖结合的环境工程学改良措施,杂草区以砾石覆盖和砾石覆盖与草炭改良结合的环境工程学改良措施,土壤侵蚀区采用竖向整理的机械改良措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3)步,植物群落构建时需要确认建群种以及确认与建群种有种间联系并且生态位相异的优势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3)步,地被层位于最底层,结构层和季节主题层不限制层高,在一个植物群落的基本尺度内,结构层和季节主题层都呈均匀种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4)步连续性设计:对构建的植物群落的生长态势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并进行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设计纠正方案。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层中,阳生生境种植八宝景天或橙花糙苏中的任意一种,阴生生境种植阔叶麦冬或肾蕨中的任意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季节主题层中,阳生生境种植绵毛水苏、木春菊、蓍草、地被石竹、灯心草、崂峪苔草、藿香或小兔子狼尾草中的一种或两种;阴生生境种植灯心草、葱兰、木贼、红花酢浆草、玉簪、崂峪苔草、矾根或崂峪苔草中的一种或两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季节主题层中,若植物冠幅在18-22cm,则种植密度为36株/m2,若植物冠幅在23-26cm,则种植密度为25株/m2;若植物冠幅在30-40cm,种植密度为16株/m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群落的基本尺度为1m×1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544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山区大坝下游河段生态环境修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态农作物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