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上部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74305.9 | 申请日: | 2019-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23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今村泰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B62D25/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周丽娜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上部 构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上部构造,其能够抑制由车身组装时的热处理引起的变形。包括:设置在车身外侧且具有朝向车身外侧延伸的部分的外面板(18);固定在外面板(18)的面板上部(20)并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滴水槽顶轨部件(16);以及固定在滴水槽顶轨部件(16)的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部分(26)的上表面(28)的车顶板(12),对于外面板(18)的向外侧延伸的部分的上表面(22)与滴水槽顶轨部件(16)的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部分(26)的下表面30间的间隔而言,外面板(18)的车辆前方端部与车辆后方端部中的至少某一方处的间隔(G1、G2),比车辆前方端部与车辆后方端部间的中间部(11)的间隔(G3)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汽车等车辆的车身上部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外面板的上部固定有延伸至车宽方向外端的滴水槽顶轨部件的车身上部构造。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身上部构造中,车顶板的车宽方向外端与滴水槽顶轨部件的车宽方向外端的上表面重叠且两者一体接合。另外,外面板的上部侧的上表面与滴水槽顶轨部件的下表面之间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该开口部由装填在滴水槽顶轨部件的下表面与外面板的上部之间的密封件闭塞。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87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车身组装时,针对车身实施多种热处理(例如密封件硬化、涂装处理等)。由于该热处理,滴水槽顶轨部件和车顶板被加热而热膨胀,从而作用压缩力,然后,由于热膨胀恢复的影响,二者分别作用拉力。
由于依次承受该压缩力和拉力,滴水槽顶轨部件和车顶板分别位移,闭塞开口部的密封件产生应力。其结果,在输入的应力的作用下,密封件或涂装(涂膜)可能产生例如裂纹等。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由车身组装时的热处理引起的变形的车身上部构造。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身上部构造包括:外面板,其设置在车身的外侧,具有向所述车身的外侧延伸的部分;滴水槽顶轨部件,其固定在所述外面板的上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以及车顶部件,其固定于所述滴水槽顶轨部件的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部分的上表面,该车身上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外面板的向外侧延伸的部分的上表面与所述滴水槽顶轨部件的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部分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隔而言,所述外面板的车辆前方端部和车辆后方端部中的至少某一方处的间隔,比所述车辆前方端部与所述车辆后方端部间的中间部的间隔窄。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能够获得能够抑制由车身组装时的热处理引起的变形的车身上部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身上部构造的车辆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纵剖视图。
图3的(a)是沿图1的IIIa-IIIa线的纵剖视图,(b)是沿图1的IIIb-IIIb线的纵剖视图。
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后方端部构造的局部假想放大侧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后方端部构造的放大立体图。
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是与图2对应的纵剖视图。
图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是与图2对应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辆
11 中间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43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段拼接的鹅颈挂车纵梁、挂车架以及挂车
 - 下一篇:车身后部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