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碲烯的水凝胶近红外光可控释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3452.4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9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谢中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中建 |
主分类号: | A61K9/06 | 分类号: | A61K9/06;A61K31/704;A61K41/00;A61K45/00;A61K47/36;A61K47/1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孙志一;朱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红外光 可控 释药系统 水凝胶 琼脂糖水凝胶 病灶部位 胶凝状态 抗癌药物 可控降解 纳米薄片 溶胶状态 药物释放 肿瘤细胞 制备 杀死 照射 癌症 响应 治疗 | ||
1.一种基于碲烯的水凝胶近红外光可控释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琼脂糖水凝胶载体、以及负载在所述琼脂糖水凝胶载体中的碲烯纳米薄片和抗癌药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碲烯的水凝胶近红外光可控释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琼脂糖水凝胶载体的溶胶温度为40℃-50℃,所述释药系统在40℃以下为胶凝状态,而在40℃-50℃转变为溶胶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碲烯的水凝胶近红外光可控释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药系统中,所述碲烯纳米薄片的含量为0.01-1mg/mL,所述抗癌药物的质量含量为0.01-1mg/m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碲烯的水凝胶近红外光可控释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琼脂糖水凝胶载体中琼脂糖的质量含量为0.5%-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碲烯的水凝胶近红外光可控释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碲烯纳米薄片的长宽尺寸为50nm-200nm;所述碲烯纳米薄片的厚度为1nm-5n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碲烯的水凝胶近红外光可控释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癌药物部分吸附在所述碲烯纳米薄片表面,部分独立分散于所述琼脂糖水凝胶载体形成的网络结构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碲烯的水凝胶近红外光可控释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碲烯纳米薄片表面包覆有聚乙二醇胺,所述碲烯纳米薄片与聚乙二醇胺的质量比为1∶0.5-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碲烯的水凝胶近红外光可控释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胺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在所述碲烯纳米薄片表面,所述聚乙二醇胺包括甲基聚乙二醇胺、甲氧基聚乙二醇胺和聚乙二醇二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乙二醇胺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3000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碲烯的水凝胶近红外光可控释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癌药物包括阿霉素。
10.一种基于碲烯的水凝胶近红外光可控释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碲烯纳米薄片,将所述碲烯纳米薄片分散到水相中,得到碲烯纳米薄片分散液;向上述分散液中加入抗癌药物,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加热至50-70℃,再加入琼脂糖,冷却后形成水凝胶,即得到基于碲烯的水凝胶近红外光可控释药系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加入所述抗癌药物之前,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碲烯纳米薄片分散液中加入聚乙二醇胺,在搅拌作用下得到聚乙二醇胺包覆的碲烯纳米薄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中建,未经谢中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345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