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列车行车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73170.4 | 申请日: | 2019-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8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爽;王世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C21/20 | 分类号: | G01C21/20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列车 定位系统 行车 信号处理系统 信号传递方式 轨枕 车辆运行 车载信号 处理系统 方案解决 轨道道床 轨道交通 快速感应 设备成本 信号技术 行车调度 颜色识别 采样率 故障率 漏检 喷涂 色标 转化 维护 | ||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高速列车行车调度信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速列车行车定位系统。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是:1、在轨枕或轨道道床及部件上喷涂不同颜色色标;2、车载信号接收与处理系统;3通过颜色识别系统快速感应车辆运行下部的对应颜色;4、通过信号处理系统颜色快速转化为对应幅值电信号;5、通过色彩变变化越高,则对应的电信号采样率越高,漏检造成的误差越低;6、可根据颜色不同排练形成不同的信号传递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设备成本高、故障率高、维护不便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高速列车行车调度信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速列车行车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列车主要采用信号机作为分界点,划分成区间实现列车调度指挥,而实现在空间上分隔定位。为保证列车有序在轨道上运行,还采用了GPS等技术手段作为辅助手段,但是实现起来存在一定技术问题。随着列运行速度的提高,采用传统信号机四显示或多显示已几乎达到极限而上诉方法实现列车追踪运行并不能有效利用线路,且基于轨道电路原理建立列车运行区间,维护成本较高,故障率高,维护不便。尤其是随着管道高铁的发展,需要一种全新的定位方法。而随着射频技术的成熟发展采用射频技术对高速列车进行定位具有了可能,但是生产成本又很高。为此需要提出一种定位更具有连续性,准确性和高效性,能够实现列车的高密度追踪运行。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高速列车行车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现有定位方式均设备成本高、故障率高、维护不便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高速列车行车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本发明主要利用车载颜色识别系统及信号接收处理系统对涂装在轨道上的不同颜色进行采集、分析、传送等,从而达到对高速列车进行定位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是:1、在轨枕或轨道道床及部件上喷涂不同颜色色标;2、车载信号接收与处理系统;3通过颜色识别系统快速感应车辆运行下部的对应颜色;4、通过信号处理系统颜色快速转化为对应幅值电信号;5、通过色彩变变化越高,则对应的电信号采样率越高,漏检造成的误差越低;6、可根据颜色不同排练形成不同的信号传递方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高速列车行车定位系统包括:被识别色标、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幅频转换处理单元、定位输出单元及显示单元;
进一步地,被识别色标设置在色标载体上,所述的色标载体为列车运行下方的轨枕、轨道道床及部件上;
进一步地,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包括:颜色传感器、模数转换A/D和数据处理模块;颜色传感器装于列车底部,并指向被识别色标所设置的色标载体上,可以采集到色标被识别色标的相应数据;颜色传感器与模数转换A/D和数据处理模块依次连接,对采集到的色标信号进行转换处理;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幅频转换处理单元相连接,将转换处理后的数据传送给幅频转换处理单元;
进一步地,幅频转换处理单元包括:幅频转换模块和鲁棒纠错模块;幅频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幅频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鲁棒纠错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鲁棒纠错模块的的输出端与定位输出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地,定位输出单元包括:位置标定比照模块和定位数据输出模块;位置标定比照模块的输入端与鲁棒纠错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位置标定比照模块的输出端与定位数据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定位数据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显示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地,显示单元包括:读写功能模块和显示模块;读写功能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定位数据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和显示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显示模块上显示出与被识别色标颜色一致的幅频信号。
进一步地,被识别色标由不同颜色组成,并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涂装与色标载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31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