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功能阳离子涤纶混纺纱线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2221.1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5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岩;张明其;吴沁婷;张鸿;李刚;潘志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苏州麦克成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44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辛自豪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离子涤纶 抗菌功能 混纺纱线 制备工艺 壳聚糖纤维 络筒工序 金黄色葡萄球菌 等离子体处理 断裂伸长率 大肠杆菌 断裂强力 二道并条 可纺性差 细纱 开清棉 抗菌率 抗菌性 棉纤维 粗纱 络筒 毛羽 梳棉 支数 回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功能阳离子涤纶混纺纱线及其制备工艺,将等离子体处理后的阳离子涤纶、棉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混合后依次经开清棉、梳棉、二道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工序制得抗菌功能阳离子涤纶混纺纱线,其中,络筒工序的参数为:络筒速度950~1100m/min,张力6~8cN;最终制得的抗菌功能阳离子涤纶混纺纱线的支数为20~60Ne,断裂强力为165.2~369.6cN,断裂伸长率为8.19~17.69%,回潮率为3.29~6.75%,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到70%以上。本发明的制备工艺解决了阳离子涤纶抗菌性差以及壳聚糖纤维可纺性差的问题,制得的产品具有较少毛羽数和优异的抗菌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抗菌功能阳离子涤纶混纺纱线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阳离子涤纶又称阳离子染料可染涤纶,属于改性涤纶产品,开发应用十分广泛。阳离子涤纶大大改善了纤维的吸色性能,同时降低了纤维结晶度使得染料分子易于渗透,方便染色,吸湿透气性也进一步提高。改性后的阳离子涤纶用阳离子染料染色,所染织物色彩鲜艳,染料吸收率高,大幅减少了印染废水的排放。然而,涤纶纤维本身抗菌性能差,在纺织染整加工过程中各种助剂、整理剂的使用会导致微生物的生长,给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带来重大威胁。因此,开发新型的抗菌功能阳离子涤纶纱线及其面料非常重要。
壳聚糖是由甲壳素的N-脱乙酰基的产物,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光谱抗菌性以及安全无毒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甲壳素是地球上存量极为丰富的一种自然资源,也是自然界中迄今为止被发现的唯一带有正电荷的动物纤维素。壳聚糖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小肠结尖耶尔式菌等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由壳聚糖纤维制成的产品如无纺布、流延膜、涂层纱布等多种医用敷料在对促进创面愈合、抗感染等应用上都表现出色。但壳聚糖纤维的力学性能较差,不适合直接加工,给纺丝工艺带来难度。因而考虑将其与其他力学性能较好纤维进行混纺,来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由于壳聚糖纤维表面的摩擦系数较小、纤维抱合力低,因此在络筒工序中毛羽增长幅度较大,易造成筒纱成形效果欠佳的问题。
因此,研究一种抗菌功能阳离子涤纶混纺纱线及其制备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毛羽数较多、阳离子涤纶抗菌性差以及壳聚糖纤维可纺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抗菌功能阳离子涤纶混纺纱线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将等离子体处理后的阳离子涤纶、棉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按照10~80:10~80:10~30的比例进行混合,经过开清棉、梳棉、并条(二道)、粗纱、细纱和络筒工艺纺得具有抗菌性能的阳离子混纺纱线,其中,络筒工序的参数为:络筒速度950~1100m/min,张力6~8cN,混纺后解决了壳聚糖纤维的断裂强度较小、刚性大和抱合力低导致的可纺性差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阳离子涤纶抗菌性差的问题,得到的混纺纱线具有良好的抗菌功能、力学性能和吸湿透气性能,而较低的络筒速度和较小的络筒张力也减少了纱线的毛羽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种抗菌功能阳离子涤纶混纺纱线的制备工艺,将等离子体处理后的阳离子涤纶、棉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混合后依次经开清棉、梳棉、二道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工序制得抗菌功能阳离子涤纶混纺纱线,由于阳离子涤纶纤维表面光滑,吸湿性能差,因而抱合力较小,纺纱过程中容易产生毛羽,本发明采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阳离子涤纶纤维进行处理,使其表面出现沟槽,增大了纤维之间的表面摩擦力,同时,提高了涤纶纤维表面的氮氧元素含量,提高了吸湿性,进而提高了阳离子涤纶纤维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减少毛羽,其中,络筒工序的参数为:络筒速度950~1100m/min,张力6~8cN;络筒速度对纱线毛羽影响显著,速度越高,气圈回转角速度越大,离心力越大,纱线与各接触部件摩擦加大、撞击作用加剧,筒子卷装表面摩擦增加,导致纱线表面的纤维断裂,形成毛羽,摩擦加剧产生的静电又使纱线表层松软的纤维更容易被离心力和摩擦力拉出纱体,形成二次毛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苏州麦克成纺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大学;苏州麦克成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22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