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可穿戴多生理信号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69493.6 | 申请日: | 2019-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9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义;夏侯士戟;薛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5/28 | 分类号: | A61B5/28;A61B5/346;A61B5/00;A61B5/01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李朝虎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穿戴 生理 信号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可穿戴多生理信号检测装置,包括前端柔性电路板(1),前端柔性电路板(1)的正反面采用柔性注塑封装包裹,所述前端柔性电路板包括心电采集电子电路,所述心电采集电子电路具有2个输入端口,2个输入端口为金属按扣(8)或磁块或卡槽连接器嵌入到柔性注塑封装内,并从柔性注塑封装延伸到外部裸露;该金属按扣(8)或磁块或具有卡槽连接器可以直接与干电极和湿电极的适配部相配合连接,从而获得干电极和湿电极传导产生的心电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穿戴技术产品与移动健康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可穿戴多生理信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的心电信号、体温数据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和病理特征的重要生理数据,对这些生理数据的精确测量需要传感器紧贴人体,并且不同人群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设备的柔软性有较高的要求。对于电子设备而言,电路板是元器件的附着载体,采用柔性线路板(FPC)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整体柔性。但是要求采集多种生理信号时,就要增加相关调理电路,元器件和传感芯片的数量也会成倍增加,这会极大的降低设备的柔性。此外,目前本领域的产品大多只具备单一信号的采集功能,且不具有良好的柔性。例如,生理信号采集器件CN206759853U和CN201810316663.2分别只能采集人体的体温数据和心电数据,用户在同时测量多种生理信号时,需要佩戴多个器件,这无疑增加了用户的测量负担和经济成本。特别的,本领域心电监护设备大多只适配于一种电极,这极大的限制了监护设备的应用场合和穿戴方式。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致力于在保障设备柔性的情况下,如何集成多种生理信号采集传感,并保证设备对不同电极具有良好的适配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可穿戴多生理信号采集装置,该装置具有良好的柔性和穿戴舒适性,能有效实现多种生理信号的采集和实时传输,并且对于不同的心电电极具有较好的适配性。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柔性可穿戴多生理信号采集装置:包括前端柔性电路板,前端柔性电路板采用柔性或其他材料封装,所述前端柔性电路板包括心电信号采集前端(或称为心电信号处理电路模块),简称前端电路。所述前端电路具有2个或多个输入端口,输入端口为金属按扣或磁吸连接器或卡槽连接器,输入端口连接到前端柔性电路板并固定和嵌入到柔性注塑封装或其他工艺封装内,并从封装壳体内延伸到壳体外裸露或在卡槽内;该金属按扣或磁吸连接器或卡槽连接器可以直接与适用于柔性胸带的干电极或适用于心电贴的湿电极进行端口适配并连接,从而将干电极或湿电极传导的心电信号传送到前端电路,形成两用柔性前端。本发明适合柔性胸带电极(导电织物、硅胶、橡胶、泡沫、金属膜)和心电贴的两用柔性前端,通过上述适当 结构的连接器实现。其中,其他工艺封装还可以是滴膜、压膜中的任意一种。
前端柔性电路板还包括温度或/和湿度或/和压力或/和惯性或/和声音或/和光学参数传感器以及相应电路,还包括用于传输上述参数的无线传输电路。
所述柔性可穿戴多生理信号检测装置适配干电极时,在不影响干电极信号采集的一定范围内设置与金属按扣或磁吸连接器或卡槽连接器配合连接的适配部,柔性可穿戴多生理信号检测装置的心电输入端口通过适配部和干电极导电连接,以穿戴的方式贴合人体皮肤表面;所述柔性可穿戴多生理信号检测装置适配湿电极时,在湿电极背面设置与金属按扣或磁吸连接器或卡槽连接器配合连接的适配部,柔性可穿戴多生理信号检测装置通过适配部与湿电极导电连接,粘贴在人体皮肤表面。
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心电电极按照有无导电膏可分为干电极和湿电极两大类。干电极是不需要配合导电膏的电极,常见的干电极有金属板干电极、织物干电极等;湿电极需要在皮肤-电极之间涂抹导电膏,常见的湿电极有银/氯化银(Ag/AgCl)湿电极。干电极是非一次性电极,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干电极和皮肤之间的接触阻抗相对湿电极较大;湿电极是一次性电极,电极上的导电膏会随着使用时间逐渐变干,电极-皮肤之间的接触阻抗也会发生相应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94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