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静电色母粒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8320.2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1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沈依伶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清丰兴业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3/22 | 分类号: | C08J3/22;C08L23/06;C08L51/06;C08L91/00;C08K13/02;C08K3/26;C08K5/54;C08K5/13;C08K5/372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陆明耀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静电 色母粒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抗静电色母粒制备方法,通过混合搅拌、挤出切粒步骤实现,本发明中抗静电剂采用葆力孚抗静电剂和ACL抗静电剂的混合物,使得抗静电色母粒的抗静电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且抗静电色母粒具有较好的颜色稳定性;同时保持功能母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混合程度,使制品表面较稳定、耐久、耐摩擦、耐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原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抗静电色母粒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光关注各种生活中使用的产品的性能,同时日益追求其美观,并希望其购买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由于塑料制品具有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无毒、易于成型加工,较高的刚性和韧性,机械强度好,所以现在人们生活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而色母粒着色是现今最普遍采用的塑料着色法。色母粒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种塑料、纤维的着色新产品,它是把颜料超常量均匀的载附于树脂中而制得的聚合物的复合物。随着技术的进步,塑料加工过程中,通过添加色母粒,从而起到美化、装饰、便于识别、提高耐候性、提高力学性能、改进光学性能等作用。采用色母粒着色时,颜料经过预处理并均匀分散于载体树脂中,大大提高了颜料的分散性能和着色效率,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
聚乙烯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在工业上,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目前,国外PE色母粒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颜料、分散剂等原材料品种齐全,已形成了系列化和专业化产品结构。但是国产PE色母粒产品结构单一,颜料、分散剂等原材料品种搭配不全,导致色泽存在一定差异,这对于制品的着色极为不利。以色母粒进行着色时,由于载体流动性能较差,容易出现流纹、色泽不均、色差不易控制和功能单一等问题。因此,如何解决PE色母粒着色时容易产生流纹、色泽不均、色差较大和抗冲击性能变差等问题,是PE着色时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抗静电色母粒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抗静电色母粒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抗静电色母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重量份原料配比步骤,聚乙烯40~50份、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10~15份、矿物油5~10份、抗静电剂8~15份、硅烷偶联剂5~10份,颜料15~30份、抗氧剂8~15份、阻燃剂18~20份、碳酸钙10~20份,
S2、混合搅拌步骤,将原料送入混合机中,搅拌速度为100~120r/min;搅拌时间为40~80min,搅拌速度为400~500r/min ;
S3、挤出步骤,将得到的混合料送入双螺杆挤出造粒机进行熔融挤压,双螺杆挤出机内温度控制在120~180℃,螺杆转速为150~450r/min,挤出多根有色线条,将多根有色线条放入水槽冷却;将冷却后的有色线条输送至干燥器内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控制在40~80℃,干燥20~40min;
S4、切粒步骤,将干燥后的有色线条输送至切粒机进行切粒处理,将有色线条切断为色母粒,并将获得的色母粒放入清水中冲洗;空气中干燥。
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剂为葆力孚抗静电剂和ACL抗静电剂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颜料为无机颜料或有机颜料,所述无机颜料为钛白粉、炭黑、镉黄、镉红、铁蓝、氧化铬绿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有机颜料为偶氮颜料、酞菁颜料和杂环颜料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抗氧剂为硫代二丙酸二酯和丁基羟基茴香醚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清丰兴业塑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清丰兴业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83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风道端盖引水结构及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