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遥感监测的变更地块来源和去向识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66847.1 | 申请日: | 2019-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4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均;黄孝慈;陈浮;张绍良;许桃元;朱凤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7/73 | 分类号: | G06T7/73;G06T7/13;G06T7/136;G06T5/50;G06T7/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黄雪兰 |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块 分布图 预处理 遥感监测 变更 叠置 光学遥感影像 环境影响评价 变化检测 高分辨率 面向对象 项目评价 直接数据 相交 质量管理 影像 分类 支撑 分析 研究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感监测的变更地块来源和去向识别方法,步骤包括:1)获取该研究区在地块变更前后T1和T2时刻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并进行预处理;2)分别预处理影像分别进行面向对象分类,得到T1和T2时刻的项目区地块分布图;3)对T1和T2时刻的地块分布图进行相交分析,得到子地块分布图;4)将T1时刻地块分布图和T2时刻子地块分布图叠置,识别T1时刻地块的去向,将T2时刻地块分布图和T1时刻子地块分布图叠置,识别T2时刻地块的来源。最终提供项目区地块分布图、子地块分布图和反映地块对应关系的地块来源表和去向表,为地块权属管理、变化检测、整治项目评价、地块质量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直接数据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感监测的变更地块来源和去向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各地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流转经营工作。在土地开发、利用和整治的过程中,项目区地块通常发生变更,如地块合并、拆分、重组、用途改变等。在对土地进行整治项目监管、质量评价、产权调整、地块置换、流转经营时,需要记录地块的历史演变信息,需要追踪原始地块的去向、回溯变更后地块的来源。如,土地整治通常将建筑用地、坑塘变更为农田,这种情况下,新增农田面临质量风险,土地整治主管单位在整治后需要对新增农田进行质量检查,这就必须确定这块农田在变更前的用途和实体形态。简而言之,变更地块来源和去向识别就是要回答两个问题:项目区原始地块变成了变更后的哪些地块、变更后地块是从哪些原始地块变化而来。
一般地,可以通过在地块变更前和变更后在现场利用RTK、全站仪、移动GIS来测量和记录各个地块的变化,但存在成本高、耗时多、现场工作量大、覆盖面小缺点。目前,遥感技术迅速发展,在变更地块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的技术有:李懿麟,基于GIS与RS一体化的变更地块判别方法,见《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7;蒋洪波等,基于RS与GIS技术的变更图斑自动识别方法研究,见《测绘科学》,2008;一种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坡耕地提取方法和系统,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6384081A;胡潭高等,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耕地地块提取方法研究,见《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这些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判别哪些地块发生了变化,或者是提取特定的某类地块,不能识别变更地块的来源和去向。因此,变更地块的来源和去向识别还缺乏一种高效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遥感监测的变更地块来源和去向识别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高效识别变更地块来源和去向的问题,提供一种方法简单、易于实施、成本低的方法。
一种基于遥感监测的变更地块来源和去向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有地块变更的项目区作为研究区域,获取该区域在地块变更前和变更后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对变更前和变更后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分别进行配准、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的预处理,得到变更前后T1和T2时刻研究区域的预处理影像;
步骤2)对T1和T2时刻的预处理影像分别进行面向对象分类,得到T1和T2时刻的项目区地块分布图,其中,面向对象分类具体包括步骤2-1)至步骤2-3):
步骤2-1)对T1和T2时刻的预处理影像分别进行分割和合并,其中,分割和合并的波段包括NDVI、红、绿、蓝、近红外、全色六个;分割算法为边缘检测,分割阈值为30-60;合并算法为Full Lambda-Schedule算法,合并阈值为60-95;纹理内核大小为3-9;
步骤2-2)按自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对分割后的地块单元进行标号,标号命名形式为时刻序号-地块序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68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