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64220.2 | 申请日: | 2019-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4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冰山;阮昆鹏;魏士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勇 |
| 地址: | 47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柄 连接套管 输送单元 植骨 传动单元 医用骨科 推进轴 推进器 微创 影响手术效果 手柄连接部 活动设置 手柄内部 一次操作 制造成本 骨块 深部 推块 推入 握板 关节 挤压 穿过 延伸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包括手柄以及设置在手柄前端的输送单元,输送单元包括推进轴和连接套管,连接套管活动设置在手柄连接部的前端,推进轴的一端位于手柄内部且连接有传动单元,其另一端穿过手柄延伸至连接套管的内部并连接有推块。本发明通过设置传动单元和输送单元,只需挤压握板一次操作即可将骨块推入关节或植骨较深部位,使用方便,减轻了医务工作者的劳动量,同时制造成本低,不影响手术效果,便于市场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
背景技术
植骨手术一般用于骨折不愈合、各种原因导致的骨缺损和椎体间融合植骨,手术时需将骨块送入需要植骨的部位,促进骨愈合。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关节镜和椎间盘镜手术的增多,有很多学者展开手术时在微创鞘管辅助下进行,例如公开号为CN104000641B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微创条件下的肩关节植骨装置》,主要包括鞘管、导针和内芯,使用时需要将导针重复两次插入和拔出的动作,操作繁琐,内芯长度为120mm,长度太长,不方便进行手术操作,另外,长时间手持易导致医务工作者腕部疲劳,影响手术效果;此外,在椎间盘镜下椎间融合植骨手术时,现有多是采用昂贵的人工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隙,如能采用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将自体髂骨块植入椎间隙的方法亦能达到椎间融合的目的与融合器同样的效果,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微创手术植骨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可一次性植入骨块的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医用骨科微创植骨推进器,包括手柄以及设置在手柄前端的输送单元,所述手柄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和手持部,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推进轴和内部中空的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活动设置在手柄连接部的前端,推进轴的一端位于手柄连接部内部的后端且连接有传动单元,其另一端穿过手柄延伸至连接套管的内部并连接有推块。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管包括一体成型的大径段和小径段,所述推块位于连接套管的小径段;连接套管大径段的端部外周设置有弧形部,所述手柄连接部的前端面开设有与弧形部匹配的台阶状缺口,所述弧形部和缺口的数量均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单元包括握板和连杆,所述握板和连杆位于手柄手持部的内部,握板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手柄转动连接,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手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销轴位于手柄手持部的顶端,所述第二销轴位于手柄手持部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推进轴位于手柄连接部内部后端的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连杆的另一端接触;推进轴靠近弯折部的部位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手柄连接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推进轴弯折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管小径段的壁厚为1mm,其横截面呈椭圆形,且连接套管小径段远离大径段的一端为45°切角。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连接部前端面中心沿轴向设置有圆孔,所述推进轴穿过所述圆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管大径段的端部开设有用于缝线穿过的长槽,所述长槽的宽度为1.2~1.5mm。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手持部和握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设置有传动单元和输送单元,只需挤压握板一次操作即可将骨块推入肩关节骨缺损部位,使用方便,减轻了医务工作者的劳动量,大大缩短了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肩关节习惯性脱位的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影响手术效果;
2、本发明可实现将骨块通过微创通道植入椎间隙,相比以往椎间融合植骨手术采用昂贵的人工椎间融合器,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未经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42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