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植入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62917.6 | 申请日: | 2019-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9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 发明(设计)人: | 薛海波;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泓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A61B5/0205;A61B5/1486;H02J50/10;H02J50/4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磁感线圈 生命体征监测 无线充电 可植入 设备技术领域 生命体征检测 血压测量组件 电路板 电池组件 封装壳体 蓝牙模块 体温监测 血糖监测 正交线圈 主控芯片 传感器 体外 植入 动脉 感染 保证 | ||
本发明属于生命体征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植入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包括:封装壳体、磁感线圈组件、血糖监测组件、体温监测组件、血压测量组件、蓝牙模块、主控芯片、电路板、电池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磁感线圈组件能够实现体外无线充电,同时,磁感线圈组件采用3个正交线圈,能够保证无线充电效率,不需要将传感器进一步植入至动脉内部,简化步骤,防止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命体征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植入生命体征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一般采用无创伤性的方法,例如佩戴可穿戴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在院期间一般可以通过袖带在上臂位置佩戴血压监护设备监测血压、在指尖佩戴血氧检测仪监测血压、在前胸设置电极监测心率等。但是对于康复出院后的依旧需要实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的患者,繁杂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往往带来极大的不便,不仅限制活动状态,而且对愈后患者的工作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如部分心脏病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需要随时对心脏状态进行监测以防止复发或心率失常,但一般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不适用于长时间佩戴,影响患者愈后工作生活。又如部分认知障碍患者,对于可佩带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较为抵触,无法长时间佩戴而导致无法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
可植入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通过创伤性方式植入患者体内,可在患者初期治疗的手术过程中植入体内相应位置。可植入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能够直接从体内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不需要再借助其他可穿戴设备,同时由于内置患者身体内部,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现有技术中的可植入设备一般采用直接采用的锂电池或者生物燃料电池,一般锂电池电量有限,使用时间只有数月;生物燃料电池通过催化剂将生物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是其转化效率低,不稳定,并且容易在生物体内产生生物污染。
现有技术中,用于植入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大多采用将传感器植入动脉的方式监测血压,这很容易引起不良反应,而且安装设置操作非常繁琐。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0910068684.8的专利公布了一种植入式在体连续血糖监测装置,激光产生及控制单元与微机相连接受微机发出的控制命令,输出端通过分束器将激光分成两束,一束为采样光输出给光功率采样单元,另一束为输出光输出给衰减吸收测量单元;光功率采样单元将采样光探测、放大后经数据采集模块送入微机;衰减吸收测量单元将获得的被测介质的光吸收信息通过数据采集模块送入微机进行数据建模。但是该发明仅适用于对血糖进行监测,并且由于采用了光学测量方法,其结构较为复杂,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同时,并没有公布可持续供电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植入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用于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植入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包括:封装壳体、磁感线圈组件、血糖监测组件、体温监测组件、血压测量组件、蓝牙模块、主控芯片、电路板、电池组件;
封装壳体包括主壳体部和夹爪部,主壳体部为长方体结构,封装壳体的第一端设有夹爪部,夹爪部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
磁感线圈组件设置在主壳体部外侧;
血糖监测组件包括血糖监测模块和血糖传感器,血糖监测模块设置在封装壳体的主壳体部内部,血糖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夹爪外侧;
体温监测组件包括热敏电阻、温度补偿电路、体温检测模块,热敏电阻设置在第二夹爪外侧,温度补偿电路和体温检测模块集成在电路板上;
血压测量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敏感单元、第二传感器敏感单元、血压监测模块,第一传感器敏感单元设置在第一夹爪内壁,第二敏感单元设置在第二夹爪内壁,血压监测模块集成在电路板中;
蓝牙模块、主控芯片设置在电路板上,电路板及电池组件设置在主壳体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泓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泓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29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