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护断路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2402.6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3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南寅;吴来顺;沈迪;刘万里;王文涛;任庆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京人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43 | 分类号: | H01H71/43;H01H71/50;H02H7/22;H02H3/34;H02H3/02;H02B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8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性线 电源进线端 电源出线 断路器 三相线 绝缘外壳 操作机构 触头系统 灭弧系统 端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护断路器,包括绝缘外壳、操作机构、灭弧系统和触头系统,在所述绝缘外壳上还设有三相线电源进线端、三相线电源出线端、中性线电源进线端和中性线电源出线端,所述中性线电源进线端和中性线电源出线端沿所述断路器的高度方向设于三相线基座的上方或下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气设备,用于在电路出现诸如短路或过载等的故障时及时中断电路中的电流,由此防止发生意外。当断路器具有自动重合闸的功能时,能够实现对电路的自动检测及保护,保证用户安全、连续、可靠的使用电力资源,在使用时一般安装在配电柜柜体内,和其他电器产品共同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行。
随着低压电器行业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断路器产品在具备接原有的保护功能基础上,需要具有多种信息传输与控制功能,在某些情况下还要满足客户直接替换载波通讯盒等外接模块的要求,在需要配套多种功能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断路器产品尺寸的增加,当产品需要在比较小规格的配电柜中使用时,如规格为235*142*99mm的配电柜,传统的具有的自动重合闸功能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体积较大,智能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在当前越来越多的电网智能化改造的需求下,从经济层面考虑,直接替换配电柜内的断路器是更加快速及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目前的配电柜中,多以三极断路器为主,而目前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必须要采用3P+N的形式实现功能,目前的四极宽度尺寸的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无法直接替换旧的断路器。而且目前的配电柜内的断路器各个厂家的安装尺寸不一致,也为直接替换旧的断路器带来了困难。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本发明提供一种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对断路器内部元件进行重新布局,通过优化基座的结构,使得N极层叠布置在断路器的高度空间上,而不占用断路器宽度空间,通过优化零序互感器及电操机构的安装位置,降低了断路器的整体高度,通过优化基座及中盖上的安装孔,保证适配配电柜内的多种安装尺寸,在具备多种智能化功能的前提下可保证直接替换旧的断路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保护断路器,包括绝缘外壳、操作机构、灭弧系统和触头系统,在所述绝缘外壳上还设有三相线电源进线端、三相线电源出线端、中性线电源进线端和中性线电源出线端,所述中性线电源进线端和中性线电源出线端沿所述断路器的高度方向设于三相线基座的上方或下方。
优选的,所述中性线电源进线端或中性线电源出线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三相线电源进线端或三相线电源出线端的前方或后方。
优选的,所述中性线电源进线端设置于所述三相线电源进线端的后方,所述中性线电源出线端设置于所述三相线电源出线端的前方。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可为热磁式断路器、电子式断路器、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或重合闸断路器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为剩余电流断路器,所述断路器还包括电流采集器,所述电流采集器包括电流互感器、零序互感器或电流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三相线主导线及中性线导体均穿过所述零序互感器的中心。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还包括电动操作机构,所述电动操作机构的电机设于所述零序互感器的周围。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还包括电子控制器,所述电子控制器可接收所述电流采集器传来的电流信息。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还包括通讯模块,外部控制中心可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电子控制器通讯。
优选的,所述绝缘外壳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腰形孔、长方形孔或圆形孔。
优选的,所述三相线电源进线端、三相线电源出线端、中性线电源进线端或中性线电源出线端可外接扩展铜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京人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京人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24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