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1796.3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9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沈海晏;吕光利;陈恒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4G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张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下 协同 全自动 爬架顶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包括多个顶撑单元,设置在对应的多个附墙导座上,以便多个导座上下协同受力支撑导轨,顶撑单元包括第一、第二顶撑件以及弹性顶撑装置,第二顶撑件可相对第一顶撑件滑动,弹性顶撑装置设置于第二、第一顶撑件之间,其在第二顶撑件受到导轨下压的重力时提供弹力以抵消一部分导轨向下的重力,第一顶撑件安装于附墙导座上并可相对附墙导座转动,以便在导轨需要停靠时使得第二顶撑件支撑导轨以及在导轨爬行时在导轨的带动下转动至使第二顶撑件与导轨分离,本发明结构简单且爬行方便,且在顶撑单元数量为多个时,各个顶撑单元根据受力会自动调整支撑高度,最终实现多个顶撑单元共同承担导轨重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顶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
背景技术
爬架爬行过程中,需要停靠时,一般是借助附墙导座上的顶撑来实现暂时停靠定位。现有技术中附墙导座一般都是通过手动调节螺杆长度的顶撑结构与导轨固定。而且,一个导轨有2到3个或不等附墙导座,导轨在停靠定位时,难免会存在几个顶撑高度安装不到位而受力不均的问题,要通过人工调节螺杆长度,保证所有的附墙导座上的顶撑都能恰好同时与爬架导轨同时均匀受力,需要人工操作,费工费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上下导座协同受力全自动爬架顶撑装置,包括多个顶撑单元,所述多个顶撑单元设置在对应的多个附墙导座上,以便多个附墙导座上下协同受力支撑导轨,所述顶撑单元包括第一顶撑件、第二顶撑件以及弹性顶撑装置;所述第二顶撑件可相对第一顶撑件滑动,所述弹性顶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顶撑件与第一顶撑件之间,弹性顶撑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二顶撑件受到导轨下压的重力时提供弹力以抵消一部分导轨向下的重力;所述第一顶撑件安装于附墙导座上并可相对附墙导座转动,以便在导轨需要停靠时使得第二顶撑件支撑导轨以及在导轨爬行时在导轨的带动下转动至使第二顶撑件与导轨分离。
在本发明所述的顶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撑件与第一顶撑件滑套配合,当被导轨最先下压的附墙导座上的顶撑单元所提供的弹力不足以抵消导轨向下的重力时,导轨继续下降并下压更多的附墙导座的顶撑单元,直至下压到的所有顶撑单元共同提供的弹力足以协同抵消导轨向下的重力。
在本发明所述的顶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撑件套于第一顶撑件外,所述第二顶撑件内部中空且底端开放,所述第一顶撑件具有一顶端开放的容纳腔,所述弹性顶撑装置抵持于所述第二顶撑件的顶壁和容纳腔的底壁之间。
在本发明所述的顶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撑件的内侧壁靠底部的位置安装有至少一个下限位块,所述第一顶撑件靠的外侧壁靠顶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下限位块相互配合的至少一个上限位块,所述下限位块与所述上限位块配合后可防止所述第二顶撑件在所述弹性顶撑装置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一顶撑件滑脱。
在本发明所述的顶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撑件的顶部具有一用于支撑所述导轨的横杆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的靠近所述附墙导座墙壁安装侧的边缘形成有靠耳,用于防止导轨的横杆从所述支撑面滑出。
在本发明所述的顶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顶撑件套于第一顶撑件外,所述第二顶撑件内部中空且底端开放,所述第一顶撑件的周向侧部形成有一环形台阶,所述弹性顶撑装置抵持于所述第二顶撑件的顶壁和所述环形台阶之间。
在本发明所述的顶撑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撑件的位于所述环形台阶下方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限位滑行槽,所述限位滑行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顶撑件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顶撑件的靠底部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限位滑行槽对应的至少一个安装孔,每一所述安装孔安装与对应的限位滑行槽匹配的限位杆,当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滑行槽对应配合后可防止所述第二顶撑件在所述弹性顶撑装置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一顶撑件滑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17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