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铟超细粉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1237.2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6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苏瑞春;黄迎红;张雄林;杨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锡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15/00 | 分类号: | C01G1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李云 |
地址: | 650501 云南省昆明市经开区信息产***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铟超细粉体 制备 方法 | ||
氧化铟超细粉体的制备方法,将硫酸和铟按比例投入密闭容器中,硫酸与铟的质量比为5~14:1,硫酸初始酸度为30~200g/l;随后,向密闭容器通入氧气并加压、加热,使铟和硫酸反应合成氧化铟,反应压力≥1.5MPa,反应温度为(150~300℃)±5℃,反应时间≥4小时;反应完毕后液固分离,得到反应残酸和反应合成的中间品氧化铟,将固体部分即中间品氧化铟加入碳酸氢铵中和洗涤,除去残留的硫酸后,过滤、干燥;将干燥后的中间品氧化铟煅烧得到粒度300nm~30um的氧化铟超细粉体,本发明在密闭加压氧化环境下,铟与硫酸一步合成氧化铟,减少了制备前驱体的过程,工艺过程可控,易实现产业化。硫酸仅作为一种载体,反应过程消耗少,可循环使用,原料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冶金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氧化铟超细粉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铟(In2O3)是一种在室温下呈淡黄色的粉体材料,晶形主要为立方型和六方型,在其晶体的内部结构中,有很多间隙离子和氧空位,提供了许多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反应和转化的位点以及电子转移的通道。作为一种重要的n型半导体功能材料,氧化铟具有较宽的禁带宽度、较小的电阻率和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光电领域、气体传感器、催化剂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In2O3在光电薄膜材料领域的应用,In2O3基磁控溅射陶瓷靶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电器件、液晶显示器等方面。而作为气体传感器材料,目前将In2O3作为气敏材料用于检测H2、O2、NO2、CO、H2S等气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进展,从而使In2O3成为气体传感器领域最有发展前途的材料之一。
氧化铟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气相法、固相法和液相法。气相法对设备参数的要求较高,产率较低,不能用于工业大批量生产;固相法得到的纳米粒子粒度一般不太均一,其应用也受到限制。目前应用较广的是液相法,由于液相法所需温度不高,有利于大规模生产。液相法在目前的文献报道中主要包括沉淀法和水热/溶剂热法,但都存在制备前驱液的缺陷,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1857263B所公开的水热法制备形貌可控纳米氧化铟的方法,将可溶性铟盐(InCl3·4H2O)与尿素,加入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下配置成均匀无色透明溶液,然后在120~140℃下保温反应12~24小时制备前驱液;再比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2826593A所公开的氧化铟(In2O3)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在柠檬酸和尿素作为添加剂的条件下,氯化铟在120~200℃下经水热反应6~48小时制备氢氧化铟(In(OH)3)纳米颗粒,然后进行热焙烧处理得到氧化铟(In2O3)球状纳米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易于实现规模化可控生产的硫酸法一步合成超细氧化铟粉体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氧化铟超细粉体的制备方法,方法如下:
(1)将硫酸和铟按比例投入密闭容器中,硫酸与铟的质量比为5~14:1,硫酸初始酸度为30~200g/l;随后,向密闭容器通入氧气并加压、加热,使铟和硫酸反应合成氧化铟,反应压力≥1.5MPa,反应温度为(150~300℃)±5℃,反应时间≥4小时;
(2)反应完毕后液固分离,得到反应残酸和反应合成的中间品氧化铟,将固体部分即中间品氧化铟加入碳酸氢铵中和洗涤,除去残留的硫酸后,过滤、干燥;
(3)将干燥后的中间品氧化铟煅烧得到粒度300nm~30um的氧化铟超细粉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锡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锡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12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锌冶炼污酸综合回收利用工艺
- 下一篇:一种纳米级氢氧化铟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