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晚稻钾肥用量推荐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61235.3 | 申请日: | 2019-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0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何萍;徐新朋;丁文成;仇少君;周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G06Q10/04;G06Q5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庆龙;苗晓静 |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晚稻 钾肥 用量 推荐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晚稻钾肥用量推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采集目标地块的基本信息。根据目标地块施钾肥的产量反应和晚稻吨粮钾素吸收,获取产量反应所需钾素量。获取所述目标地块籽粒移走的钾素归还量和秸秆移走的钾素归还量。获取目标地块的上季钾肥残效。根据产量反应对应的需钾量、目标地块籽粒移走的钾素归还量、目标地块秸秆移走的钾素归还量、所述上季钾素残效,预测目标地块晚稻当季所需的钾肥用量。本发明实施例综合考虑晚稻产量反应所需钾素量、归还籽粒、秸秆移走钾素量和上季钾肥残留,并参考土壤钾素平衡状况进行调整,促进钾素的良性循环和利用,从而保证晚稻生产的高产和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资源环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晚稻钾肥用量推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根据种植季节和轮作制度可将水稻划分为一季稻、中稻、早稻和晚稻。其中早稻-晚稻轮作是我国华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主要作物种植体系,复种指数高,一年两熟或三熟。晚稻生长期一般从六月底七月初至十月底十一月初。钾素对水稻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能促进光合作用,增强水稻抗逆性。然而对水稻钾素营养研究的起步较晚,未能达到与氮素营养同等高度的认识。并且由于中国钾肥资源匮乏,钾肥高度依赖进口,导致钾肥价格居高不下,影响了农民施钾的积极性。
鉴于秸秆焚烧在全国范围内被严厉禁止,由此晚稻田秸秆还田比例正逐渐提高。水稻植株所含钾素80%以上分布于稻秆中,如何高效利用这部分钾素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针对水稻钾肥的合理用量和施用方法开展了大量研究,也提出了许多推荐施肥方法,如测土推荐施肥、叶片营养诊断和肥料效应函数等,为钾肥的高效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在秸秆全量还田或部分还田的情况下,如果忽视这部分秸秆所带入土壤的钾素就会造成钾肥推荐用量的偏差。然而,秸秆钾素对钾肥的替代效果与比例尚未达到统一认识和公认方法。
因此,考虑到还田秸秆的钾素补充效应,在对我国晚稻生产进行钾肥推荐时,迫切需要一种兼顾钾肥优化施肥与秸秆还田的推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晚稻钾肥用量推荐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钾肥推荐方法忽视秸秆所带入土壤的钾素就会造成钾肥推荐用量偏差的缺陷。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晚稻钾肥用量推荐方法,包括:
S1,采集目标地块的基本信息;其中,所述基本信息至少包括目标地块历年水稻平均产量、目标地块的产量反应、目标地块晚稻吨粮钾素吸收和钾素收获指数;
目标地块的基本信息还包括当季晚稻预秸秆还田比例、上季作物产量、上季钾素投入量和上季秸秆还田比例。
S2,根据目标地块历年水稻平均产量,获取目标地块晚稻的目标产量;
S3,根据目标地块施钾肥的产量反应和晚稻吨粮钾素吸收,获取产量反应所需钾素量;
S4,根据所述目标地块晚稻的目标产量,目标地块晚稻吨粮钾素吸收、钾素收获指数和预估的当季土壤钾素平衡系数,获取所述目标地块籽粒移走的钾素归还量和秸秆移走的钾素归还量;
其中,所述目标地块籽粒移走的钾素归还量表示所述目标地块当季的籽粒所含的钾素量,所述目标地块秸秆移走的钾素归还量表示秸秆所含的钾素量;
S5,获取目标地块的上季钾肥残效,所述上季钾素残效为所述目标地块的上季残留钾素量;
S6,根据所述产量反应对应的需钾量、目标地块籽粒移走的钾素归还量、目标地块秸秆移走的钾素归还量和所述上季钾素残效,预测目标地块晚稻当季所需的钾肥用量;具体包括:
K=A+B+C-D
式中,K表示所述目标地块当季的钾肥用量,A表示所述产量反应对应的需钾量,B表示目标地块籽粒移走的钾素归还量,C表示目标地块秸秆移走的钾素归还量,D表示所述上季钾素残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12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