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光传导发光系统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8574.6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3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康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3/14 | 分类号: | F21S43/14;F21S43/239;F21W103/15;F21W107/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王建岗 |
地址: | 2018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传导 发光 系统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光传导发光系统结构,包括发光模块、内配光镜及用于安装定位发光模块和内配光镜的支撑体,支撑体包括位于内配光镜前端的饰圈和位于内配光镜后部的背板,内配光镜主体为一具有导光特性的板状基体,基体的两侧基板面为相互平行的第一和第二面,第一面上设有具有设定成型轮廓并凸出板状基体的凸起部,凸起部与板状基体为一体结构;饰圈上设有与凸起部外轮廓相匹配的安装孔或避让孔,凸起部安放于安装孔或避让孔内;发光模块固定于背板上,其光源为侧发光LED,板状基体的侧端面为侧发光LED发光光线的进光面,并保持其发光光线经板状基体至凸起部的表面传导至外部;凸起部的表面设有至少两种具有不同透光性能的表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信号系统灯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光传导发光系统的结构。
背景技术
侧标志灯(SIDEMARKER LAMP)是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强制要求汽车车身两侧的前后位置装配的一种警示灯,其对于在驾驶盲区出现的人员或者车辆起到有效的提前增强警示的作用。现有技术中,侧标志灯普遍采用灯泡或者直射式LED来实现这两种功能。这样的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
1.灯泡寿命有限,需要频繁更换;
2.灯泡和直射LED所发出的光线均匀性较差;
3.灯泡和直射LED的技术方案单一,无产品特点,外观效果一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缩减车灯尺寸、优化车灯结构,并且具有较高光学稳定性能、运行可靠的车辆光传导发光系统结构。
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
一种车辆光传导发光系统结构,包括发光模块、内配光镜及用于安装和定位所述发光模块和内配光镜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位于所述内配光镜前端的饰圈和位于所述内配光镜后部的背板,其特点为,所述内配光镜的主体为一具有导光特性的板状基体,所述板状基体的两侧基板面为相互平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上设有具有设定成型轮廓并凸出板状基体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板状基体为一体结构;所述饰圈上设有与所述凸起部外轮廓相匹配的安装孔或避让孔,所述凸起部安放于所述安装孔或避让孔内;所述发光模块固定于背板上,其光源为侧发光LED,所述板状基体的侧端面为所述侧发光LED发光光线的进光面,并保持其发光光线经所述板状基体至所述凸起部的表面传导至外部;所述凸起部的表面设有至少两种具有不同透光性能的表面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种具有不同透光性能的表面结构分别为光面和光学花纹面。
也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种具有不同透光性能的表面结构分别为两种光学花纹面。
还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配光镜与所述饰圈焊接为一体。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内配光镜与所述饰圈超声波焊接一体成型或激光焊接一体成型。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光学花纹面为激光雕刻光学花纹面。
也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之一,侧发光LED为两颗并排布置的LED发光颗粒。
同样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光面设有光学花纹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体现于以下几点:
1.采用LED单元和光导片内配光镜组合实现发光功能,具有发光稳定、发射光线均匀性好、寿命长、工作可靠等特点,避免了现有装置存在寿命短、频繁更换等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85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发光结构、车灯和信号屏
- 下一篇:一种可自主装配的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