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2-氯-4-甲基苯基)喹唑啉-4(3H)-酮类化合物及其医药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7576.3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1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苏瑞斌;何新华;俞刚;张宪伟;曹燕卿;庄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D239/91 | 分类号: | C07D239/91;C07D405/06;C07D409/06;A61P25/20;A61P25/08;A61P35/00;A61P31/04;A61P31/18;A61P31/06;A61P25/16;A61P29/00;A61P9/00;A61P43/00;A61K31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张皓;严彩霞 |
地址: | 1008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苯基 喹唑啉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医药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式(I)表示的2‑(2‑氯‑4‑甲基苯基)喹唑啉‑4(3H)‑酮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其用于镇静催眠、抗惊厥、抗抑郁、抗焦虑等药物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学研究领域,具体涉及2-(2-氯-4-甲基苯基)喹唑啉-4(3H)-酮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其用于镇静催眠、抗惊厥、抗抑郁、抗焦虑等药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睡眠障碍的全球发生率高达27%,已经成为人类关注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临床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存在认知和记忆功能损害、片段性的意识障碍和记忆减退等不良反应。因此研发高效低毒、无次日残留的镇静催眠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GABAA受体是镇静催眠药的重要靶标,GABAA受体激动剂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镇静催眠药物,包括巴比妥类药物,如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司可巴比妥(Secobarbital)等;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Diazepam)、氯硝西泮(Clonazepam)、硝西泮(Nitrazepam)、艾司唑仑(Estazolam)、劳拉西泮(Lorazepam)、咪达唑仑(Midazolam)等;非苯二氮类药物,如,唑吡坦(Zolpidem)、佐匹克隆(Zopiclone)、右佐匹克隆(Eszopiclone)等。这些药物在临床还用于抗抑郁、抗焦虑、快速麻醉等。但是现有药物具有日间困倦、眩晕认知和记忆功能损害,长期应用容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J ClinPsychiatry,2004,65(8):20~25.),并有导致滥用的倾向。有些药物具有片段性的意识障碍,记忆减退等不良反应(Journal of Medical Toxicology,2013,9(2):163~171.)。因此,研究快速诱导睡眠,不影响睡眠结构、体内消除快、无次日残留、不损害认知功能、无依赖或戒断症状等特点的镇静催眠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GABAA受体属于Cys环受体家族的五聚体配体门控阴离子通道,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了19种编码不同亚基的基因,包含α1-6、β1-3、γ1-3、δ、ε、ρ、π和ρ1-3(以前称为GABAc受体)(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Biology,2012,4(3):829~841)。由于各个亚基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导致GABAA受体有很多不同的亚型(Cell and Tissue Research,2006,326(2):505~516.)。不同亚型的功能有所不同,存在多个药物作用位点,根据GABAA受体特点及其亚基的研究进展,设计GABAA受体激动剂可以发现新的高效低毒的镇静催眠药物。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之前的选择性PI3Kδ抑制剂的研究(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508033.0)中,意外发现化合物WJ3008(结构式如下)具有很好的镇静催眠作用,随后研究证明该化合物是GABAA受体激动剂。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式(I)所示的2-(2-氯-4-甲基苯基)喹唑啉-4(3H)-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R1和R2分别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原子、C1至C15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卤素取代的C1至C15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1至C15的烷氧基、C1至C15的烷基氨基、C2至C20的烯基或C5至C20的芳基;
W为C1至C15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2至C20的烯基、饱和或不饱和的三至七元杂环、饱和或不饱和的三至七元杂环取代的C1至C3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至C20环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3至C20芳基。
其中所述卤素原子为氟、氯或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75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