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强化传热外增加热阻的锅炉炉膛结构及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锅炉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7564.0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0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向军;周敬;朱萌;李艾书;胡松;苏胜;汪一;何立模;许凯;徐俊;韩亨达;凌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C3/00 | 分类号: | F23C3/00;F23M5/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舒景景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壁 超临界二氧化碳 炉膛 强化传热 燃煤锅炉 冷却管 热阻 锅炉炉膛结构 内隔热层 隔热带 强化传热结构 安全稳定 横向环绕 经济运行 炉膛冷却 外保温层 纵向间隔 连接板 超温 覆盖 内壁 沿壁 保证 | ||
1.一种内强化传热外增加热阻的锅炉炉膛结构,包括炉膛(700),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700)包括冷却壁(200)、覆盖设置在冷却壁(200)外侧的外保温层(100)和覆盖设置在冷却壁(200)内侧的内隔热层(300);所述冷却壁(200)包括多根冷却管(220)和将多根冷却管(220)连成整体的连接板(210),每根所述冷却管(220)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内强化传热结构(221);所述内隔热层(300)包括分别横向环绕炉膛(700)设置的多条隔热带(310),多条所述隔热带(310)沿炉膛(700)纵向间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强化传热外增加热阻的锅炉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冷却管(220)的外壁面向内隔热层(300)的一侧上均设置有外强化传热结构(2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强化传热外增加热阻的锅炉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强化传热结构(222)采用沿冷却管(220)纵向设置并与管壁垂直的多个外翅片(2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强化传热外增加热阻的锅炉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外翅片(223)的宽度W与其根部到内隔热层(300)内壁的距离D正相关,即D较小时W较小,D较大时W较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强化传热外增加热阻的锅炉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强化传热结构(221)为内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强化传热外增加热阻的锅炉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温层(100)采用耐温800℃的保温砖砌筑,所述内隔热层(300)采用耐温1200℃的耐火材料涂层。
7.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锅炉,包括具有炉膛(700)的锅炉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700)采用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炉炉膛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温层(100)和冷却壁(200)设置在炉膛(700)的全部区域,所述内隔热层(300)设置在炉膛(700)的高温区域;所述高温区域包括主燃烧区域(500)的全部和燃尽区域(600)与主燃烧区域(500)的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700)的燃尽区域(600)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700)的燃尽区域(600)上部口径扩大为下部口径的1~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75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