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状疱疹治疗贴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57010.0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1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龙思元;李雪薇;赵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8/18 | 分类号: | A61K38/18;A61K9/70;A61P31/22;A61K31/165;A61K31/167;A61K31/355;A61K31/52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攀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状疱疹 治疗 | ||
本发明涉及药贴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带状疱疹治疗贴,包括治疗贴本体,治疗贴本体包括依次粘接的基体层、药剂层和剥离层,基体层为生物纤维层,药剂层上涂覆有复合药剂且药剂层设有若干粘接孔,基体层、药剂层和剥离层上均设有撕裂线,撕裂线处粘接有抽拉线,复合药剂由阿昔洛韦、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维生素E、利多卡因和辣椒素混合而成。带状疱疹治疗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复合药剂;药剂层的制备:将复合药剂均匀涂覆在药剂层上;治疗贴本体的组装及以热熔的方式设置撕裂线及抽拉线并将治疗贴本体裁剪成长方形、U形、圆锥形或圆环状。本发明带状疱疹治疗贴能够在避免感染的同时达到快速治疗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贴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带状疱疹治疗贴。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惟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会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现阶段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式包括:静脉用药、口服用药、局部皮下治疗及外用药等。在带状疱疹早期,特别是急性带状疱疹的前几日,丘疹会持续发展至水泡,如处置不及时,就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破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选择局部皮下治疗和外用药都可能会导致感染;采用静脉用药则需住院治疗,而口服用药治疗效果缓慢,容易造成病症拖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能够在避免感染的同时达到有效治疗目的的带状疱疹治疗贴,以解决目前治疗带状疱疹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带状疱疹治疗贴,包括治疗贴本体,治疗贴本体包括依次粘接的基体层、药剂层和剥离层,基体层为生物纤维层,药剂层上涂覆有复合药剂且药剂层设有若干粘接孔,基体层、药剂层和剥离层上均设有撕裂线,撕裂线处粘接有抽拉线,复合药剂由阿昔洛韦、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维生素E、利多卡因和辣椒素混合而成。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带状疱疹治疗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制备复合药剂:取阿昔洛韦、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维生素E、利多卡因和辣椒素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凝胶状的复合药剂;
步骤b:药剂层的制备:取步骤a中的复合药剂均匀涂覆在药剂层上;
步骤c:治疗贴本体的组装:将涂覆有复合药剂的药剂层粘接在生物纤维层的上,将剥离层包裹药剂层并将剥离层粘接在生物纤维层上;
步骤d:设置撕裂线及抽拉线:以热熔的方式在组装后的治疗贴本体上设置虚线状的撕裂线,同时将抽拉线粘接在撕裂线上;
步骤e:将步骤d的治疗贴本体裁剪成长方形、U形、圆锥形或圆环状。
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基体层设置成生物纤维材料,在急性带状疱疹患者使用时,一方面生物纤维材料的贴合效果好,亲肤且透气性效果好,能够保证治疗贴在具备良好粘附性的同时,保证患处的透气性;另一方面,由于生物纤维材料与人体皮肤的粘接方式为非粘合剂粘接,在治疗贴使用结束后,将治疗贴从皮肤上撕下时,治疗贴也比较容易从皮肤患处脱落,避免对患处造成过度撕扯而使皮肤造成二次撕裂而感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70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