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胶废水的除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6356.9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7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新;丁小芳;张毅超;陈君兴;吴海仙;林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中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欢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高***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絮凝剂 化学絮凝剂 制胶废水 除杂 复合型絮凝剂 水体有机物 水源水处理 无二次污染 沉淀过滤 大孔树脂 高效无毒 高浊度水 还原反应 通入空气 絮凝效果 絮凝剂 再使用 净水 去除 过滤 联合 污染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胶废水的除杂方法,本发明制胶废水的除杂方法,由还原反应、通入空气沉淀过滤、加入复合型絮凝剂去沉淀物,再使用大孔树脂进行过滤,其中复合型絮凝剂由微生物絮凝剂和化学絮凝剂联合,微生物絮凝剂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体有机物污染,和化学絮凝剂联合产生的絮凝效果比使用其中一种絮凝剂效果显著,微生物絮凝剂和化学絮凝剂的协同作用,可以满足高浊度水、水源水处理应用的要求,达到净水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胶废水的除杂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橡胶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水,留下大量富含有机物的酸性制胶废液,其水溶物多,不溶物少,主要含有氨态氮、蛋白质和悬浮固体等物质。橡胶废水直接排放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制约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导致在对天然橡胶加工废水进行处理的时候有机物和氨氮的降解 去除难以达标。另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量大,天然橡胶的生产量也随之做大 ,过去的废水处理机制已经难以满足现今天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的产量。若能对废水进行合适 的处理,不但能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鉴以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制胶废水的除杂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制胶废水的除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废水调节pH为6.10~6.50,去除完浮胶和絮凝物自然沉降0.5~2h,再过滤去除固体杂质,得废水Ⅰ液;
S2、将废水Ⅰ液中加入以摩尔比为2~3.5:1的硫酸亚铁、焦亚硫酸钠混合物的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得废水Ⅱ液;
S3、将废水Ⅱ液在温度为60~70℃下加热15~50min,加热速率为0.7℃/min~1.8℃/min,再通入空气20~50min后沉降2~6h,再过滤去除悬浮物得废水Ⅲ液;
S4、按比例将复合型絮凝剂加入至废水Ⅲ液中,通入气流量为0.3m3/h~0.5m3/h的氧气并匀速搅拌4~8h,静置沉降12~24h,过滤除去沉淀物,上清液为废水Ⅳ液,所述复合型絮凝剂由质量比为5.3:1.8~3.5的微生物絮凝剂和化学絮凝剂联合。
S5、将上述废水Ⅳ液使用聚酰胺大孔树脂进行过滤;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絮凝剂由质量比为2.1-2.5:4.2-5.85:3.5-5.5的链球菌、假单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在温度为24~32℃、pH为6.25-7.8下混合发酵 27-48h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化学絮凝剂为硫酸铝、聚合氯化铝、氯化铁中至少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胶废水的除杂方法,由还原反应、通入空气沉淀过滤、加入复合型絮凝剂去沉淀物,再使用大孔树脂进行过滤,其中复合型絮凝剂由微生物絮凝剂和化学絮凝剂联合,微生物絮凝剂由链球菌、假单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配比组成,控制温度混合发酵,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体有机物污染,和化学絮凝剂联合产生的絮凝效果比使用其中一种絮凝剂效果显著,微生物絮凝剂和化学絮凝剂的协同作用,可以满足 高浊度水、水源水处理应用的要求,达到净水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一种制胶废水的除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中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南中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63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